人格刑法的法理学之维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781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法作为一门重要的部门法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并且反映一定的法律精神,人格刑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刑法理论,其通过对于行为人的人格的关注,并且将人格与犯罪构成要件一道规定为定罪的依据,从而强调刑法对于个别人的关注,体现了个别正义。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看待人格刑法,通过分析其优越性,其反映的价值意义,以及将人格刑法与具体实践结合的问题,试图得出一个有价值的结论,即人格刑法是刑法的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整个法律体系所反映的法律的精髓的必然要求。本文中,人格刑法的概述主要包括了人格刑法与以往刑法理论的不同之所在以及人格刑法中的核心概念:犯罪人,犯罪人人格,二元定罪。而在人格刑法的价值分析中主要论述了人格的刑法的法理学价值:正义以及正义的主要组成——平等。在人格刑法的实践分析部分中论述了一些刑罚方式,以及如何在人格刑法的指导下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人格刑法中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样需要我们的重视。
其他文献
本研究用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方法分析了23种反刍动物饲料的蛋白质组分和碳水化合物组分,将测定结果与体外培养技术测定的可利用粗蛋白(uCP)进行比较,以探讨用CNCPS方法
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sm简写EC)现象是指材料在外加电场或电流作用下,其光吸收或光散射特性发生稳定的可逆变化的现象,在外观性能上则表现为颜色及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电致变
试论管理哲学的历史形态崔绪治,尹卫东,飞舟管理哲学由于其特殊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越来越为理论界和实业界所重视。但也正因为过分强调应用和“指导”,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
摘 要:科学的进步能够给各行各业带来不少便利,其中多媒体技术因其多彩生动的表现形式有效增强了幼儿学习的参与度,也有利于其对事物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在幼儿教育中展现出了非同凡响的优势。然而再实用的工具也必然会有其局限性,教师应当在充分掌握多媒体技术特点的前提下研究使其效益最大化的应用途径。本文简要说明了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优势和局限,并就此提出科学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病例】男,24岁。因骶尾部疼痛反复发作伴皮肤破溃流脓2年余入院。2年前先后2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肛门周围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恢复良好。查体:体温36.9℃。营养良好,多毛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