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酒入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纵观数千年的历史,从《诗经》滥觞到魏晋至唐宋,古代诗人可谓酒缘深厚,酒作颇丰。初唐的王绩,酒在他诗中具有特殊地位,可以用后人评陶渊明的“篇篇有酒”来描述他的诗作。把他作为唐代饮酒诗的个案来研究,是有一定意义的:一方面他的饮酒诗有其个性特点,我们可以以酒为媒介重新认识其人其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他的饮酒诗在某些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诗酒关系的特点,由此也可以揭示中国诗酒传统发展的部分脉络。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一、以诗人为中心分析了王绩饮酒的心理机制,即诗人饮酒的原因。 本部分从王绩生平三仕三隐的经历出发,认为王绩并不是彻头彻尾的酒鬼,他饮酒是因为在“超然与介入”的矛盾中无法确认自己的人生价值,而饮酒使他找到了以饮酒为根本的人生哲学。这一人生哲学是由饮酒的生理状态、生活情趣、心理境界作为同构互感的三个相关的系统构筑的,生理的醉意只是最浅表的层面,王绩以此为媒介所努力体会的是饮酒所带来的“自适”的心理境界,并践履“自适”的生存原则。这种自适的心理境界圆通了儒释道各家思想,最终确立了一种强调自我满足的价值观。 二、王绩饮酒诗研究,包括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 在这里,笔者力图从饮酒的角度来对王绩诗歌思想和艺术进行鉴赏与批评。从酒的角度入手解读饮酒诗思想,就可以避免王绩诗歌原本儒释道杂糅带来的理解上的麻烦,使诗歌的鉴赏变得直接而又简便,而且王绩诗歌的思想意蕴不仅没有减损,反而更加凸现。在分析王绩饮酒诗的艺术特色的时候,本文抓住酒这一元素与饮酒诗审美特征关系,论述王绩饮酒诗形象的塑造、意象的创造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正是由于酒的作用,使王绩的诗歌呈现了翁方刚所说的“真率疏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