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2型糖尿病酮症和非酮症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差异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1945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酮症患者和非酮症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诊断,患者无代谢性酸中毒、高渗状态、饥饿、感染、手术、外伤等情况,并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符合上述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32例,根据尿酮或血酮体是否阳性分为非酮症组与酮症组,其中,非酮症组62例,酮症组70例。上述患者均测量并记录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次日清晨采血测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住院期间予胰岛素、药物降糖治疗,以4.4<FPG<7.0mmol/L,2hPG<10.0mmol/L为目标,患者尿酮或血酮体转阴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C肽释放试验,计算HOMA-IR、HOMA-β,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C肽曲线下面积。结果:1.酮症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较非酮症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酮症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较非酮症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间的空腹血葡萄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30min血葡萄糖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酮症组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60min、120min、180min血葡萄糖测定高于非酮症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酮症组的PG-AUC值大于非酮症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非酮症组的空腹C肽、30minC肽、60minC肽、120minC肽均高于酮症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的180minC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酮症组的CP-AUC值大于酮症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酮症组的C肽释放高峰在120min,酮症组的C肽释放高峰在180min甚至更往后的时间。5.酮症组的HOMA-IR值大于非酮症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酮症组的胰岛素抵抗更加明显;非酮症组HOMA-β大于酮症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酮症组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更弱。结论:2型糖尿病酮症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较非酮症患者差;2型糖尿病酮症患者的糖毒性、脂毒性较非酮症患者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状态下的危重症患者经鼻胃管途径进行肠内营养时实施三种输注方式时反流误吸风险的不同。  方法:采用前瞻性三阶段交叉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试验。选择气管插管
目的:通过研究血压变异性(BPV)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来探讨自主神经功能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方法:研究入选了111名患者,其中32人血压正常,79人为高血压患者。将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