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困难、交通不便,尤其是在一些牧区和半农半牧地区,群众居住分散,这种地理自然上的布局给民族地区的教育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设立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校对保障这些处于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和牧区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也通过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政策来加大对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入。但在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当中仍面临着很多现实困境,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问题。大多学者对寄宿制学校的建议都停留在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这些“物”的层面,但对寄宿制学校中“人”的层面关注过少,尤其是对将寄宿制学校各个利益相关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寄宿制管理问题关注较少。但管理的好坏与成败却直接关系着寄宿制学校的方方面面。为此,本研究从教育学、管理学以及心理学视角切入探讨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问题,以青海省化隆县K中学为个案点,采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尊重和基于当地文化的背景下深入到个案点进行田野调查,以访谈法和观察法的质性研究为主,同时辅以问卷等量化研究。通过对个案点搜集的大量调研信息的叙事素描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来客观呈现青海省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现状。经调研发现,青海省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也受到诸多限制具体表现为:寄宿制学校缺乏有效领导者,集权封闭式管理成主流;寄宿硬件设施差的硬伤导致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受限;教师管理上,重高压管理轻人文情感关怀,对教师的积极性挫伤多于激励;学生管理上,重看管轻教育,忽视学生社会性需求;在青海回族自治县,对藏民族语言、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开拓不足。要促进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力度并积极探索。首先国家要从宏观政策上予以帮扶,因地制宜出台适合民族地区寄宿制管理的政策法规,具体包括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策创新,制定具有文化适切性的寄宿制政策和法规;政策制定要充分考虑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予以相关倾斜和调整;中央和省级政府要完善调整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问题,并充分挖掘当地民族文化资源,撬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等方而。其次在学校层面管理中,学校应以人为本,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学校管理水平。学校领导者应革新寄宿制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多途径扩宽筹资渠道;教师管理上,注重人文关怀,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管理上,关注学生需求,允分信任学生,加强学生自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