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现代性视域下的姜文电影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alkero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文是当代中国电影导演中最具“匪气”和灵性的一个。在现代性的整体思维方式与价值体系观照下,他将主体生命感悟同艺术创作结合起来,关注个体主观感受,关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社会环境,关怀人性,追求精神的高度自由和有意义的价值存在,作品本身及导演本人都体现出高度的艺术自律。体现出中国现代电影艺术领域,一个艺术自律的导演有意识地同“消费”与“市场”主宰的“大众文化”环境的对抗,这也深刻揭露出中国艺术界正遭遇着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市场化冲击艺术创作”的现象,其本质正是审美现代性同启蒙现代性之间的现代性内部矛盾。本文运用原型研究法、结构研究法、阐释研究法等方法对姜文电影进行文本细读,从叙事、形象、视听语言三个层面出发研究姜文电影。在现代性的视域下,对电影进行审美分析。本文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姜文电影的精神内核是植根于现代性的哲学框架中,它集中体现为一种对抗启蒙理性的审美精神。这种精神有两层内涵,其一,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具有主体性。同时人作为审美的主体具有自主能动性。其二,理性的过度发展造成人精神家园的失落,艺术从整体上对工具理性进行批判,对人的价值精神具有救赎作用。人通过对平庸日常的反叛和与理性精神的对抗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本文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笔者着力阐释审美现代性的要义,解释审美现代性同姜文电影精神的内在联系,并分析这种联系在中国电影艺术领域空间背景下和80年代文化环境时间背景下产生的合理性。基于这种逻辑解释,在第二部分,笔者对姜文电影进行文本细读,从叙事、形象、视听三个层面分部提炼出导演创作的核心意志。提炼出姜文电影的基本内涵:以批判现实、对抗庸常为精神内核,以“荒诞”与“崇高”构建对立价值,建构起差异的精神等级为电影逻辑结构,以极赋主观色彩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为形式特征。本文认为这些价值内涵都归类为审美现代性的要义中,由此反过来论证了主题。从审美现代性的“内因”推导阐释其矛盾根源,可以系统地解释姜文电影在现实处境中遭遇的种种问题。
其他文献
空间导叶作为斜流泵的主要过流部件,对改善叶轮出口流场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究其内部流动以及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尤为必要.通过对0.6Qd、0.8Qd、1.0Qd、1.2Qd和1.4Qd 5个不同
期刊
@@
地名是一定的社会群体为特定地域所约定的专有名称。首先,地名是一种语言现象,是用来指代某一地域的语言符号。其次,地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从语言和文化相结合
汤亭亭的处女作《女勇士》(1976)一发表就立即饮誉美国文坛。随后她又推出《中国佬》(1980)、《孙行者》(1989)和《第五和平书》(2003)三部长篇小说,都得到了评论界的高度评价。通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