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OGTT中空腹血糖、服糖后1h血糖、服糖后2h血糖哪个值异常对母婴并发症影响较大,是否血糖异常点越多,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探讨糖化血红蛋白<5.9%时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否较低。方法:观察湖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8年7月住院期间等待生产的单胎妊娠妇女,符合纳入标准的人数共529名。收集孕产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入我院时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周、新生儿的出生体重、1分钟Apgar评分、5分钟Apgar评分、母婴并发症等临床指标,以及产妇入院时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随机血糖(Random Blood Glucose,RBG),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肝功能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中的血肌酐、血尿素氮以及新生儿的血糖等生化指标,还有收集产妇24~28周测得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按OGTT结果分为2组,即正常妊娠组和GDM组。GDM组内按OGTT异常值个数分为3组,分别为GDM1组(OGTT1个血糖值异常)、GDM2组(OGTT2个血糖值异常)、GDM3组(OGTT3个血糖值异常);GDM1组又分为GDM1a组(仅为空腹血糖异常)、GDM1b组(仅为服糖后1h血糖异常)、GDM1c组(仅为服糖后2h血糖异常);另外,GDM组内按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分为A组(糖化血红蛋白<5.9%),B组(5.9%≤糖化血红蛋白<6.5%)。回顾性分析各组之间产妇及其新生儿临床、生化指标、母婴并发症的差异及相关性。在符合纳入指标的研究对象中,GDM组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血糖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GDM组体重、体重指数偏高,入院时的空腹血糖、OGTT测值中的空腹血糖、服糖后1小时血糖(1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sugar,1°PBS)、服糖后2小时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sugar,2°PBS)、血常规中的红细胞偏高,而血小板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GDM组中早产、新生儿科入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发生率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GDM1组比较,GDM2组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偏高,GDM3组的体重、体重指数偏高,一分钟评分、五分钟评分偏低,胎盘早剥、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科入住、出生缺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DM2组比较,GDM3组的体重、体重指数、肌酐偏高,一分钟评分、五分钟评分偏低,胎盘早剥、早产、新生儿科入住、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GDM1a组比较,GDM1b组、GDM1c组的体重、体重指数偏低,出生缺陷、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偏低,GDM1c组RBC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DM1b组比较,GDM1c组的RBC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A组比较,B组体重、体重指数、入院随机血糖偏高,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的发生率均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DM组孕妇较正常组孕妇更易发生母婴并发症。2.孕中期OGTT不同异常类型与不同的母婴并发症有关,空腹血糖异常与负荷后血糖异常相比,前者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更高;随着血糖异常值个数的增多,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晚期糖化血红蛋白<5.9%,发生妊娠并发症的几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