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一株链球菌用于石油降粘的情况,其中主要包括菌种生长特性的研究,菌剂的制备,菌种石油降粘实验,微模型的设计与模拟岩芯实验四大部分。首先,通过对菌种生长特性的研究,探寻菌体生长影响因素。实验中,确定了菌种最适生长条件为35℃,5%接种量,盐浓度2%:同时,实验绘制了菌种生长曲线与其胞外多糖生成曲线,进一步了解菌种生长过程和特征,结果表明菌种生长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菌体生长前期有一个短暂的滞后,1~20h为菌体快速生长期;14h后进入菌体生长稳定期,此时菌体胞外多糖物质大量产生,使得培养液粘度大幅增加。实验过程中,对菌剂制备方法进行筛选和优化,最终确定菌剂制备方法为盐浓度5%,转速为8000rpm下离心10min。其次,通过以菌种石油降粘实验,初步评价菌种性能,优化菌种石油降粘条件并尝试进一步了解微生物作用石油机理。实验表明不同菌龄的离心菌体,除去菌体发酵液和含菌体发酵液分别与石油作用,菌体与其胞外代谢产物均有石油降粘效果,后者起主要作用;且含菌体发酵液与石油作用最佳条件为35℃,菌龄10h,与石油作用14h,转速160rpm,石油粘度由4000mPa·s以上降至500mPa·s。本实验表明菌种符合石油降粘条件,可用于进一步工业化微生物驱应用。最后,为改进传统岩芯实验不可在线观测,操作繁琐等不足,设计制作了新型玻璃微模型,该模型模拟地层多孔介质和岩芯实验操作过程,并通过定时紫外扫描实现岩芯实验在线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菌种作用石油,并非单纯的大量降解石油,石油的均一性与扩散性得到明显的改善,菌液使石油沿菌液流向两侧扩散;同时,用水及质量分数为5%盐水饱和微模型,使得模型内部呈现高盐状态,但菌种在较短的24h中,仍可以显著作用于石油,故进一步说明菌种可作为微生物驱作用的实验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