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城镇空间不断挤占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情况日益显现,导致国土空间结构逐渐失衡,这种不平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区的进步和繁荣,也加剧了人地矛盾。近年来,这些问题逐渐引起了国人对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绿色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科学划定农业-城镇-生态空间已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这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国土空间的优化配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系统地梳理了三类空间相关研究理论基础之上,首先对三类空间内涵进行了概述,通过构建分类体系,运用三类空间洛伦兹曲线和三类空间基尼系数对神木市2016年三类空间现状从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两方面作了分析,总结出三类空间布局特点。接着从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选取评价因子,构建指标体系,分别对神木市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作了适宜性评价。然后通过衔接相关规划,确定出核心空间划定范围,并据此对神木市核心三类空间进行划定。再根据三类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通过制定划定准则,对神木市一般三类空间进行划定,最后将核心三类空间和一般三类空间划定结果进行叠加,形成神木市三类空间划定结果,并提出指引性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神木市2016年三类空间规模: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面积依次为:588509.94公顷、142081.61公顷、16866.92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8.73%、19.01%、2.26%。三类空间均衡程度: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其中生态空间为绝对平均,农业空间为比较平均,城镇空间为差距较大。(2)三类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神木市全域范围内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适宜程度限制性较大,多表现为一般适宜和不适宜。农业空间中最适宜与比较适宜面积之和占土地总面积的35.35%,多集中分布在东南部乡镇,其他范围内分布量少。城镇空间中最适宜与比较适宜面积之和占土地总面积的40.62%,多位于中心城镇、西南部和部分北部地区,主要呈带状和抱团式发展,其他范围分布量少。生态空间适宜程度限制性小,主要表现为最适宜和比较适宜,二者面积之和占土地面积的55.32%,多集中连片分布在西部、北部乡镇,有的呈带状沿河分布。(3)划定后,神木市三类空间规模: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生态空间面积为560350.87公顷,占土地面积的74.97%,多集中连片布局在生态脆弱、地质灾害高发的西北部乡镇以及沿河两岸的区域。农业空间面积为159952.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40%,主要布局在水源充沛、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东南部乡镇、中部和北部乡镇。城镇空间面积为27154.91公顷,占土地面积的3.63%。城镇空间布局一改零星分散的现状,聚集度有所增强,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多布局在中心城区、北部和西南部乡镇,中部连接北部的城镇空间沿河呈带状发展,西南部城镇空间呈组团式发展。总体来看:神木市三类空间划定方案切实可行,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导向,在衔接相关部门规划的同时也体现了神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该成果可为神木市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提供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