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蚊菌株Bt S2160-1及Bt S3580-1毒蛋白的挖掘与杀蚊活性鉴定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1067061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孢子形成的土壤细菌,以能在芽孢期产生对昆虫幼虫以及一些无脊椎动物种群有特异毒杀活性的伴孢晶体蛋白为特征,被广泛用于防治农林害虫以及蚊子控制。苏云金芽孢杆菌分离株Bt S2160-1是由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研究所从广西大王岭自然保护区土壤中分离保存的高效杀蚊菌株,被看作是杀蚊模式菌株Bti潜在的替代菌株。本研究首先对杀蚊菌株Bt S2160-1进行了De novo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组Gen Bank登录号:NSKZ00000000),借助生物信息学方法,拼装成一个拟核(Nucleoid genome)和两个质粒(pS2160-1p1和pS2160-1p2)。通过构建BLAST序列比对数据库,推定出Bt S2160-1菌株的两个质粒上含有16个预测毒蛋白,其中pS2160-1p1质粒上有10个,集中在4个相邻的scaffold上,分布在59.675 kb的小范围内;而pS2160-1p2质粒上有6个,散布在6个scaffold上,分布在252.658 kb的范围内。且几乎每个预测毒蛋白前后都紧跟随着一些已报道的与cry基因迁移有关的转座因子,显然,这些毒蛋白基因的成簇分布,形成了类似细菌致病岛的基因簇,我们推测这是一个杀蚊毒蛋白岛。随后,我们利用LTQ-Obitrap MS/MS质谱技术对Bt S2160-1菌株进行了全蛋白组学分析。结果共得到159 250个质谱raw数据,以Bt S2160-1菌株全基因组预测蛋白质数据为靶标库共检索到26 866个PSMs(Peptide spectrum matches),9 282个肽-质谱的匹配,对应9 017个独有的肽(Unique Peptides),共鉴定出1 959个蛋白。证实了16个预测毒蛋白中的13个在Bt S2160-1菌株的生长过程中表达。接着利用p ET30a表达载体对16个预测毒蛋白在E.coli BL21(DE3)中进行原核表达,其中的15个已经成功在体外原核表达并获得了MALDI-TOF MS再次鉴定。最后,我们用Bt S2160-1菌株表达成功的15个预测毒蛋白对3龄淡色库蚊幼虫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这15个预测毒蛋白对3龄淡色库蚊幼虫均具有毒杀活性,但各个蛋白的活性差异较大。在pS2160-1p1质粒上的单个毒蛋白活性普遍比pS2160-1p2的高,然而,即使是单个蛋白活性最高的pS2160-1p1_gene_id_2(LC50:5.373μg/m L)也远不如菌株本身蛋白杀蚊活性高(LC50:135.873 ng/m L)。15个预测毒蛋白两两组合的生物活性测定以及它们的协同作用分析结果表明,pS2160-1p1_gene_id_2(Cry54Ba)能分别与pS2160-1p1_gene_id_22(Cry4Cc*)、pS2160-1p1_gene_id_41(Cry4Ca)和pS2160-1p1_gene_id_55(Cry4Cb)协同,提高了后者的杀蚊活性,其协同因子分别为:1.75、1.60和1.67;而pS2160-1p1_gene_id_40(Cry53-like)、pS2160-1p1_gene_id_48(Cry40-like)和pS2160-1p1_gene_id_54(Cry30Ea4)均能与pS2160-1p1_gene_id_41(Cry54Ba)与pS2160-1p1_gene_id_41(Cry4Ca)协同,增强了后者的杀蚊活性,其协同因子分别为:1.37、1.28和1.23;pS2160-1p1_gene_id_8(Cry73Aa)与pS2160-1p1_gene_id_55(Cry4Cb)组合的协同因子为1.25、pS2160-1p1_gene_id_48(Cry40-like)与pS2160-1p1_gene_id_49(Cry40Aa)也具有协同作用,其协同因子为1.47。我们还对pS2160-1p1质粒和pS2160-1p2质粒上所有毒蛋白以等摩尔比例混合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pS2160-1p1的毒蛋白混合感染48 h后,蚊子幼虫死亡率超过50%,72 h后,幼虫死亡全部,LC50为2.4703μg/m L(95%FL:1.843~3.185μg/m L),这体现了pS2160-1p1质粒上的9个表达蛋白混合物的杀蚊活性。而pS2160-1p2质粒上所有表达毒蛋白等摩尔比例混合在感染48 h后,只表现出低的生理活性,感染72 h后,幼虫死亡率也未超过50%,其混合LC50为66.879μg/m L(95%FL:37.879~451.976μg/m L)。这也初步证实了pS2160-1p1质粒是主效质粒,pS2160-1p2质粒可能是一个帮助质粒。pS2160-1p1和pS2160-1p2质粒上的15个表达蛋白等摩尔比例混合的进一步生物测定发现,感染24 h后,能引起幼虫死亡率达100%。显然,Bt S2160-1菌株含有的所有毒蛋白的杀蚊活性是非常高的(LC50:1.589μg/m L and 95%FL:1.166~2.048μg/m L),但仍比菌株本身总蛋白杀蚊活性(LC50:135.873 ng/m L)低。另外,我们还在杀蚊菌株Bt S3580-1中,我们克隆并鉴定了2个全新的杀虫毒蛋白Epp和Cry80Aa1。Epp蛋白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均表现出毒杀活性;Cry80Aa1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也有毒杀活性(LC50:71.9μg/m L;95%FL:59.5~122.7μg/m L)。总结,我们的研究揭示了杀蚊菌株Bt S2160-1杀蚊毒蛋白岛的存在,该菌株至少含有16个毒蛋白且它们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产生更高的杀蚊活性。Bt S2160-1是一个与普遍公认的Bti杀蚊模式细菌毒蛋白有着明显差异的Bt杀蚊菌株,进一步对其进行更加深入、更加细致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促Bti替代菌株Bt S2160-1广泛应用于蚊虫控制以及其它双翅目类害虫的控制,给人类健康与农业带来更多好处。
其他文献
当今在校大学生是同新时代共前进的一代,将迎来最大的人生际遇和人生考验。大学生“四个自信”培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而在影响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诸多因素中,网络扮演重要角色,影响着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思维方式,甚至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等。从当前已有研究来看,对“四个自信”的信心之源、重要意义等研究较多,聚焦大学生群体、聚焦网络这一影响因素的研究尚不充分;从当下高校开展的大学生“
学位
学位
华北北部典型区域的土壤风蚀和扬尘污染是导致该地区土壤侵蚀和大气环境质量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土壤风蚀与土壤扬尘的减排效果和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以张家口张北地区和北京延庆地区为研究区域,以裸露平坦农田作为对照,选择不同植被措施和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土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监测和室内风洞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探究植被修复技术措施以及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防治土壤风蚀和扬尘污染的成效与机理,力求为该区域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深度学习图像语义分割已经成为了遥感图像进行信息提取的一个重要手段。虽然基于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的遥感信息提取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由于深度学习网络模型通过卷积感受域和池化层来感受上下信息,在深度全卷积神经元网络中,真实感受野远小于理论上的感受野。这使得许多网络无法充分融入重要的全局上下文信息,降低了模型对场景的感知能力,削弱对场景中对象分类的一致
源炉是分子束外延设备中的核心部件之一,对于分子束外延设备及其成膜性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源炉的性能对于外延薄膜的厚度均匀性、外延薄膜晶体的表面粗糙度和晶体质量以及晶体的界面质量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分子束外延微观尺度模拟方面,还需要更加真实的模拟分子束外延工艺的特点;对于薄膜厚度均匀性研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包括分子束外延设备几何结构配置和源炉束流角度分布的外延薄膜厚度均匀性计算模型,也没有运用多参
学位
荧光分析法的发展不仅与仪器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与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息息相关。其中,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毒性小等优点,且易与荧光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荧光显微镜等仪器联用以实现对各种离子、小分子以及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标记和检测,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生物医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BODIPY类探针摩尔吸光系数大、荧光量子产率高、光稳定性好、
化感作用是化感植物与环境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化感植物通过分泌化感物质进入到土壤中,经过微生物的转化、分解、再利用等方式,形成新的或者活性更强的化感物质,到达受体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等产生影响,最终达到杀死或者限制该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因而,作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微生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植物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微生物与次生物质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化感植物特有的微生态环境,最终
背景: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诊断慢性肾脏病(CKD)并对其危险分层的关键指标,是药物调整和术前准备的重要参考。GFR估算公式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且不断更新,准确性日渐提高,适用性逐渐普遍,并开始细分适用人群,分别出现了儿童公式和成人公式。然而,在我们前期的研究中,发现这些成人公式并不适合我国老年人。2016年,欧洲Pottel H等学者发起,欧洲多家医疗中心参与,新建了全年龄段(FAS)系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