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在校大学生是同新时代共前进的一代,将迎来最大的人生际遇和人生考验。大学生“四个自信”培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而在影响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诸多因素中,网络扮演重要角色,影响着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思维方式,甚至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等。从当前已有研究来看,对“四个自信”的信心之源、重要意义等研究较多,聚焦大学生群体、聚焦网络这一影响因素的研究尚不充分;从当下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四个自信”培育实践来看,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网络信息时代新形势下“四个自信”教育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研究网络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影响尤为必要。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在梳理学术前史的基础上分析“四个自信”的内涵、具体表现,尝试探索“四个自信”的形成过程等;运用实证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考察网络对大学生“四个自信”影响现状;最后在梳理网络对大学生“四个自信”影响机理基础上,提出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培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实施路径。论文分为绪论和由七章组成的正文。绪论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拟探究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思路、方法”。首先说明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其次,分别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已有研究及网络影响相关研究进行述评;最后,提出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思路、方法。第一章主要内容为核心概念阐释及分析框架。“四个自信”是统一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四个自信”的总定语;同时在内容和功能上各有侧重,文化自信是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社会心理学、网络传播理论为研究网络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提出“四个自信”的形成可划分为自知、自觉到自信三阶段;主要聚焦网络信息传播,从网络传播主体、客体、内容、媒介、效果等维度分析网络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影响。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现状的实证调查提出优化培育策略。第二至五章分别探讨网络对大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影响。每章先分析具体表现等,再实证调研大学生“四个自信”现状,再从理论上分析网络对其造成的影响,最后实证观测网络对其影响现状并提出值得关注的问题。“四个自信”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基本内容、形成和发展历程、科学性、人民性等的充分认识;在国际比较后对其特点和优越性的更加认同,并产生汲取他者精华,对其不断坚持和发展的自觉;最后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更确信其生机活力和前景,进而持续坚定信心。调研表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认同度较高,但在个别方面存有模糊认识;社会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四个自信”形成造成了一定冲击,但高校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四个自信”形成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也有提升空间。分析发现,网络主体、内容、媒介等在大学生“四个自信”形成各阶段均产生着影响。第六章梳理网络对大学生“四个自信”影响机理。首先,从网络对大学生“四个自信”形成过程的影响看,在形成自知、产生自觉、坚定自信三阶段,网络均产生影响。网络影响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知及国际比较,影响大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其次,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包括网络传播主体多样,内容丰富,媒介多元且更及时,增强了互动性,为提升“四个自信”教育效果提供了载体支持;消极影响有网络内容中不良信息容易误导大学生,网络泛娱乐化和碎片化降低大学生思想理论学习兴趣和深入思考能力,网络加大了“四个自信”教育难度。第七章提出网络时代优化大学生“四个自信”培育的策略。从基本原则上,在认知之维,应整体性与专题性相映照;在方法之维,应虚拟与现实相融合;在视野之维,应博古通今与国际比较相结合;在实践之维,应知与行相统一。从主要内容上,应夯实基本内容、突出重点内容、澄清模糊认识。从实施路径上,应发挥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合力,从主体来分:国家层面在不断提升国力基础上应着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和加强网络综合治理;高校层面应应自觉担负起理论研究和阐释的使命,一体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等一线教育者应通过优化信息来源、信息内容、信息接收者、情境四要素,提高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