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umol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出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的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开始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服务的生产性功能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多层次和多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了广泛研究。“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水平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长远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逻辑上理清信息化水平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并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检验。首先,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信息化水平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现有研究,发现了信息化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然后,分别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层次结构和空间结构三方面来探讨信息化水平所扮演的角色,发现信息化水平会通过改变现有生产要素组合方式、降低知识转移成本和减少交易环节、增强决策质量三个方面影响生产性服务业规模;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催生全新服务业态改变生产性服务业层次结构;通过学习效应、网络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三大效应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首先建立了由三层次、四大类指标构成的信息化指标体系,全面衡量各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并分析我国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其次划分生产性服务业的层次结构以及通过区位熵测度出的空间结构,最终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2005-2016年中国各省的信息化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各个层面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层次结构以及空间结构都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信息化水平既可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的增长,也会对层次结构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更会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产生积极的动力。最后,本文得出了如下结论,信息化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显著的影响,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信息技术融合、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化多元化投资力度,让信息技术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长远发展提供长足动力。
其他文献
重大行政决策直接关乎到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正当性的高低也集中反映了我国行政机关的执法水平和管理水平。为了更有效地防止决策失
随着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要不断更新,单纯的一次性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终身教育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人继续教育的今非昔比对高等院校的继续教育
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下进行隧道施工在近年来较为普遍,由于湿陷性黄土垂直节理、遇水沉陷、黏聚力小、自稳性差的特点,严重影响隧道施工,甚至造成塌方事故。应用有限元方法对
缩氨基硫脲及缩氨基脲类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这类物质由于含有硫元素,还有拥有孤对电子的氮原子,它们通常就像所谓的能抓住离子的钳子,很容易和此类化合物进行配位或
文章从船舶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物质:石油及其制品、散装有毒液体物质、包装有害物质、生活污水、船舶垃圾和有害排气等方面分析了船舶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途径,有针对性
端粒酶是真核细胞的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体,能以自身的RNA组分为模板反转录合成端粒序列,添加到染色体末端以维持端粒的长度。人体端粒酶由RNA组分(hTR)、蛋白催化亚单位(hEST2/h
为落实省委决策部署、丰富完善“五五战略”,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促进长治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五五战略”体现了党的
报纸
本文主要研究了杂质元素N、O、Fe含量对TA15钛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对不同杂质成分的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杂质N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用电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都是“事后”处理,不能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检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下,物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与配电网的设备之间的沟通交互不再是问题。为此,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对配电网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采集,管理人员可以远程对配电设备进行控制,通过对线路的负荷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窃电行为,一旦
流固耦合现象广泛存在自然界和各种工程领域。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水下爆炸流固耦合问题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水下爆炸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研究水下爆炸流固耦合问题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