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MA/PS/PANI@FeNi3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磁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ewy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eNi合金纳米粒子作为一种优异的电磁材料,由于其与单一金属纳米粒子相比具有优异的电磁性能、稳定性等,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储氢、环境保护、生物医学、吸波材料等领域。本文采用三种方法合成了FeNi3纳米粒子,并采用PMMA/PS对其进行包覆,制备了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微球,制备了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同时还利用PANI对纳米粒子进行包埋,制得了一系列PANI@FeNi3的吸波材料。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液相还原法成功制备了三种FeNi3纳米粒子,对其形貌、晶型以及磁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在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的FeNi3纳米粒子的性能较为优异,粒径约为70nm,呈现面心立方晶型,其矫顽力He为84.8980e,饱和磁化强度Ms为67.051 emu/g。2.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制得了两种core-shell结构的纳米复合微球,分别为PMMA@FeNi3和PS@FeNi3, PMMA@FeNi3和PS@FeNi3的直径约为80nm, PMMA和PS层的厚度约为10rnm分别以PMMA@FeNi3和PS@FeNi3作为填料,制备了一系列epoxy基复合材料,测试结果显示当PMMA@FeNi3作为填料时,PMMA@FeNi3添加量为1%时,制备得到的epoxy基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呈现了反常现象,其介电常数低于纯的epoxy的介电特性参数,研究表明这是由PMMA@FeNi3的表面包覆层PMMA与环氧树脂的强相互作用以及纳米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状况造成的。3.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PANI含量的PANI/FeNi3纳米复合材料,PANI在复合材料中呈现纤维状,纳米粒子“接枝”到了PANI表面。通过XRD测试,我们发现了PANI的半结晶特性,以及PANI与FeNi3纳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将PANI/FeNi3制成吸波材料,发现PANI/FeNi3的吸波特性与材料的介电特性、磁特性、损耗特性以及阻抗匹配特性密切相关,特别是当PANI含量为50%时,吸波剂具有优异的阻抗匹配特性,当吸波剂厚度在1.5mm时,PANI/FeNi3在15.8GHz附近的RL值达到了最小值,为-19dB,同时通过调整吸波剂的厚度,纳米复合材料在相当宽的频段上实现了RL值小于-10dB,可以达到90%的吸收率。
其他文献
本文在相关学者对准东地区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现状,得出现有企业污染物排放数据;通过现状布点监测和收集环境监测数据,得出开发区环境空气质量演变趋势及现状;通过调查拟建、在建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建立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并运用国家环保部推荐的CALPUFF模型对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进行模拟预测,得出结论主要有:(1)新增燃煤电厂对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周边的乌鲁
湿地是陆域和水域共同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拥有独特的生态景观,丰富的生物资源,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众多生态功能,是许多珍稀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孕育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方,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湿地资源的影响加剧,据2014年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湿地面积减少了近340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率高达9.3%,而且湿地生态状态的威胁因子逐渐增加,湿地面积和生态功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水污染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流域水污染在时空上的复杂性。探索解决流域水污染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于保障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
近些年,石墨烯作为碳材料的一种独特的结构因其本身具有很好的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越来越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石墨烯在很多领域包括电子、导电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电磁屏蔽和传感器等都有着很广泛的应用。而石墨烯片层组装成三维超轻的多孔材料之后能够更能应用在催化剂载体、能源储存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更多的应用前景。把二维石墨烯材料组装成三维石墨烯气凝胶材料不仅避免了石墨烯片层之间的堆积,还能保持石墨烯本身的高导
C02等温室气体(GHG)的增加导致了显著的全球温室效应,对全球的海岸带、农林牧渔业和社会经济产生极大负面影响,气候变暖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城市是全球温室效应的重大贡献者,低碳城市的建立成为当代需求,亟需建立一套统一、标准的,适合中国城市的碳排核算体系。据此,本研究总结国内外土地覆盖变化碳排效应研究,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2003-2013年间南宁市区陆地生态系统格局和碳储量变化。同时结合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