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鹿茸片(药典)及鹿茸岭南特色饮片——鹿茸极薄片两种鹿茸饮片进行主要成分含量研究分析,揭示其主要成分特点,阐释鹿茸岭南特色炮制的合理性;对炮制工艺关键环节进行单因素试验优化,并引入新型的常温干燥方法进行相应的正交优化实验,规范鹿茸极薄片炮制,促进生产效率;对鹿茸极薄片的质量进行全面的研究,起草相应的质量标准草案和起草说明;建立鹿茸极薄片指纹图谱,探讨鹿茸极薄片与《药典》鹿茸片的区别,揭示鹿茸岭南特色饮片炮制内涵。方法:1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利用考马斯亮蓝显色法测定水溶性蛋白,钼蓝显色法测定总磷脂,硫酸-蒽酮法测定总多糖,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总氨基酸,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法测定水溶性浸出物溶出速率,采用水溶性总蛋白、总磷脂、总多糖、总游离氨基酸4大类成分及水溶性浸出物溶出速率作为评价指标,对鹿茸极薄片和鹿茸片(药典)的饮片样品进行全面分析。2炮制工艺研究以润透程度及软化程度为指标,对鹿茸极薄片软化炮制工艺中的润制和蒸制工艺进行单因素优化试验;引入新型常温干燥技术,以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外观形状为试验指标,以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及物料密度为考察因素,对干燥工艺进行优化试验。3质量研究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的检测方法,对水分、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进行测定,建立相应的性状、显微、薄层鉴别及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以实验结果为依据起草相应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4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运用HPLC-PDA法对鹿茸极薄片盐酸提取物进行全波长扫描,确定基线稳定,提供信息量比较丰富的检测波长,最终的色谱条件为,GRACE PrevailTM C18柱(250×4.6mm5μ m);0.144%三氟乙酸水溶液-0.1三氟乙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270nm为检测波长;柱温32℃;流速0.9mL/min;进样量25μL。以尿嘧啶作为参照峰,建立鹿茸极薄片指纹图谱,获得共有峰信息,并运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共有峰信息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1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鹿茸极薄片的总游离氨基酸及总多糖含量与饮片等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总磷脂及水溶性蛋白含量与饮片等级之间无相关关系;鹿茸极薄片的水溶性蛋白、总磷脂及总多糖含量都较鹿茸片高,分别为0.82%、0.097%、0.23%,其中水溶性蛋白含量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以鹿茸片(药典)的含量较高,均值为1.50%,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鹿茸极薄片水溶性浸出物溶出速率明显比鹿茸片(药典)快,在10min时已溶出94.2%的水溶性浸出物,鹿茸片(药典)的只有60.6%。2炮制工艺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和岭南天气特点,选择的最佳润制工艺为:米酒用量药液比为1:3;在春夏季节较嫩茸段润制3h,较老茸段润制5h;在秋冬季节润制较嫩茸段润制4h,较老茸段润制6h;闷润2d;较嫩鹿茸段第一次蒸制时间为2h,较老鹿茸第一次蒸制时间为3h;鹿茸段第二和第三次蒸制时间为10min。根据试验结果及考虑生产效率及成本,最后确定鹿茸岭南特色饮片干燥工艺为35℃干燥4小时,干燥时鹿茸极薄片物料密度为9g,与传统干燥方法相比,经优化后的工艺耗时最短,干燥品醇溶性浸出物及总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3质量研究建立了鹿茸极薄片性状、显微、薄层鉴别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分析了各鹿茸极薄片水分、浸出物、总灰分及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特点,选择了水分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及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质量标准测定项。4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建立了鹿茸极薄片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所建的10批鹿茸极薄片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有20个,分析比较了不同炮制方法及规格的鹿茸饮片的指纹图谱相似度,10鹿茸极薄片的相似度均在0.925以上,批提示不同购买地不同规格的鹿茸薄片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大,而不同炮制方法的鹿茸饮片存在一定差异,但成分种类基本一致,只是部分成分含量存在差异。结论:1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基本反映鹿茸极薄片的传统质量等级分法的科学合理性,为鹿茸极薄片的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了科学和合理的方法。鹿茸片(药典)相比鹿茸极薄片物质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别,基本符合蒸制炮制作用的规律。而鹿茸极薄片片型的片型优势能使鹿茸的有效成分得以最大限度的利用,鹿茸片(药典)则不具这种特点。2炮制工艺研究进一步具体了对该特色饮片的炮制工艺的细节,且引入新型常温干燥技术,对鹿茸极薄片进行干燥,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为该特色饮片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3质量研究拟定鹿茸极薄片的质量标准为,符合性状、显微及薄层鉴别规定,水分限量规定为不得过13.0%,醇溶性浸出物不低于5.0%,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不低于0.65%。4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所建立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为评价鹿茸饮片的内在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