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型范畴理论,简称原型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施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来的。尽管这一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到语言研究的许多领域当中,但却鲜有人将它运用到口译相关研究中来。本文尝试运用原型理论来指导口译当中的词汇翻译,并通过例证得出两条切实可行的搜词路线。长期以来,受经典范畴理论的影响,二元对立观在翻译理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针对同一问题,人们惯于用直译或意译、异化或归化、可译或不可译来分析,这种方式往往造成非此即彼,各方对立。而原型理论则跳出对范畴认知的二元对立模式,强调范畴的原型性和范畴边界的模糊性,并认为同一范畴中各成员地位不同。由此这一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之前经典范畴理论的不足。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然而英汉两种语言承载的不同文化使得英汉词汇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在口译中,译语词汇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口译的质量。根据原型理论,仅一组语义特征并不能定义词汇。词或概念是以典型即最佳实例的形式储存在人的头脑中的。同一范畴中成员地位的差异使得范畴产生了不同的等级。范畴的不同等级使得人类大脑对事物的分类和组织是有规律可循的,研究发现人类感知世界一个重要基点和参照点是基本层次范畴,它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范畴可以基本范畴为原点,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以原型理论为基础,假如词汇被当作一个范畴,那么范畴等级的形成就构成了一定的词汇等级结构,那么具有特殊地位的基本等级词汇就是一个原型范畴。由于基本层次范畴是人类认识事物最直接、最基本的层面,由此推出,人们对词汇的认识也是从基本词(即范畴的中心或典型成员)开始的,并且随着对该范畴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从基本词这一原型向外不断地扩展,人们对该范畴的边缘成员的认识度也在不断地提高。由此可见,从原型理论的角度看词汇翻译,译者必须准确地把握词汇等级,选择恰当的词汇对等。本文首先通过追溯范畴理论在西方的发展过程,阐明了原型范畴理论的产生背景与理论源头,并简要地对比了原型理论与经典范畴理论,接着详细地阐释了范畴等级的具体内容。依据原型理论,作者从口译实际文本中选用了典型范例来进行分析,针对中英文词汇差异提出了范畴越级翻译策略,接着探讨了口译实践中由于口译即时性和短期记忆给译员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其一时无法想到精确对应词,而采用基本范畴词代替翻译策略,以达到译文与源语的宽泛对应,以及在基本范畴词脱口而出之际调动处于基本范畴词与精确词之间的“次原型词”来实现的即时修正策略,从而提高口译质量。以此为基础,最后作者归纳出两条搜词路线,以此帮助译员既能缓解短期记忆压力,又能提高译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