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好氧水解特性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zc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木质纤维素的水解过程,是制备秸秆沼气的限速步骤。提高水解效率的关键是破坏木质素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屏蔽作用,而木质素的降解需要有分子氧的存在,因此,在秸秆厌氧发酵前对秸秆进行好氧水解发酵有利于提高秸秆的生物可降解性。本研究首先对玉米秸秆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不同时间的湿法好氧水解,初步探讨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情况的影响;然后为了进一步考察湿法好氧厌氧两相发酵玉米秸秆的产气率,对水解后的玉米秸秆,在中温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试验;最后,因玉米秸秆不同部位,不同高度的组成成分相差较大,对玉米秸秆进行分部位厌氧发酵试验并与玉米秸秆不同部位好氧厌氧两相发酵的水解特性、产气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为玉米秸秆快速降解及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玉米秸秆在总固体浓度(TS)为10%,好氧水解温度为35℃、38℃、41℃、44℃、47℃,好氧水解时间为8h、16h、24h、32h、40h的条件下进行湿法好氧水解试验。结果表明湿法好氧水解能够有效破坏玉米秸秆的木质素结构,获得较高的木质素降解率,且适当的升高反应温度,可加快反应进程,温度在44℃时,时间经历8h时木质素即降解了15.79%,是在此温度下好氧水解40h时总降解率的49.50%。在此条件下,对反应体系进行搅拌供气使胞外水解酶与发酵底物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水解速率并减少水解时间,而较短的好氧水解时间,较高的含水量也可以有效的控制玉米秸秆的降解情况,在降解木质素的同时因其的屏蔽作用而使得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相对滞后,不会造成对玉米秸秆的过度降解,可明显减少玉米秸秆的水解时间,总有机物损失率仅为4%。(2)对玉米秸秆在总固体浓度(TS)为10%,好氧水解温度为44℃,好氧水解时间为8h、16h、24h、32h、40h的条件下进行湿法好氧水解-中温厌氧发酵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对玉米秸秆进行湿法好氧水解并辅以搅拌,可有效提高单位质量的玉米秸秆的累积产气量和产甲烷量,尤其在厌氧发酵中、后期,这一现象尤为明显。经过湿法好氧水解的玉米秸秆在厌氧发酵时的TS产气量和产甲烷量与未经处理的玉米秸秆相比分别提高了28.41%和29.00%,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单位质量玉米秸秆的累积产气量和产甲烷量。(3)对玉米秸秆进行分段处理,并在总固体浓度(TS)为10%,好氧水解温度为44℃,好氧水解时间为8h、的条件下进行湿法好氧水解-中温厌氧两相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在好氧水解时所降解的木质素大部分来源于皮和叶,且材料本身木质素含量越高,其的木质素降解率越大。
其他文献
本工艺研究旨在模拟实际施工条件,探索自流平混凝土搅拌、灌注工艺及灌注效果评价,包括原材料性能检测、自流平混凝土实验室试配试验。通过灌注及揭板试验,实地检验自流平混
对风电齿轮箱常用行星齿轮与轴承的装配结构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通用的行星齿轮轴承拆卸工装,介绍了其结构和原理,确定了拆卸最大压出力、双头螺杆直径、拉板厚度及液压千
<正>2009年3月19日下午,市政府和瓷博会执委会在市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了2009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专题汇报协调会。市长李放、副市长黄康明、市政府秘书长张春萍出席了会
<正>景德镇在白瓷胎上着釉上低温彩饰绘画,一直是以传统的粉彩、墨彩、新彩、青花斗彩为主要形式。而在已经布置好了的部分或全部高温窑变釉彩瓷胎的空白、浅色部位再用釉上
绿色建造是随着绿色建筑的要求而提出的一种建造理念,其核心是“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品质保证”。实现这一理念,推进绿色建造,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在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
<正>十月的景德镇,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为期5天的2012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刚刚落下帷幕,但喜庆的氛围还在蔓延。这届瓷博会配套活动丰富,文化论坛精彩纷呈、专项
结合临沂铂尔曼酒店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对降水方案进行选择,指出降水施工工艺流程,详细讲述了降水井的设计、施工和封堵技术及其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通过临沂铂尔曼酒店深基坑
<正>在中国陶瓷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柴窑曾有那"雨过天青"的冰山一角,自宋至今在陶瓷研究的艰难探索的历程中,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由于柴窑存世量少,传世品
秸秆深埋还田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一项主要措施,能有效改善辽西旱区存在的“气候干旱、耕层浅薄、土壤有机质低”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农业部行业科研专项和辽宁省农业综合
夜啼是小儿常见病证,对于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多从“脏寒、心热、神不安、拗哭”进行阐述,这在临床是多见的,但不够全面。笔者总结历代医家有关小儿夜啼的论述、医案和现代临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