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科学、规律地坚持体育锻炼能够使人获得积极的身心效益、提高运动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体育锻炼坚持性如何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的问题,这不仅涉及到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更是涉及到高素质人才塑造的质量问题。本课题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问题进行研究,将探索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因素和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对策,从而进一步促进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有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坚持性,不断增强其身心健康,对提高高素质人才的质量等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进行了选题、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通过调查研究法,对苏州市6所高校的955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相关教师、同学进行了访谈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现状堪忧,部分院校未落实大学体育课程相关政策,项目开展不均衡;半数多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长、强度达不到体育人口相关要求。(2)坚持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心有着积极的影响,认知水平、自尊水平及情感体验水平较高,灵敏、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和体育达标成绩良好。(3)主观方面:个人的余暇时间和精力,客观方面:场地设施条件、周围锻炼氛围、课业或兼职、被指导情况均影响着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4)男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坚持性优于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由好至差分别为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一年级;医科和理科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相对其它学科较差。(5)个体参与体育活动与健康、协调、运动能力、整体身体、外表、力量、灵活和耐力等身体素质或生理特点的相关具有显著性;健康状况自评良好的大学生,其体育锻炼坚持性也较好。(6)认知、情感体验、意向、态度、动机、行为控制感、自尊等心理水平均影响着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7)国家的政策、家庭、对大学生有重要影响的人等社会环境,锻炼的场地设施、教师(锻炼指导员)、锻炼团体等锻炼环境,体育项目的选择影响着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8)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对策:消除不利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人口统计学因素;纠正不利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认知偏差因素;提高有利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心理因素;强化有利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环境因素;落实有利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