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获取初入学校的一年级小学生学校生活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小学一年级新生学校生活的“全景敝视图”。学校生活是一个描述性定义,包括四个特定的因素。首先是学校生活的空间性。空间性是物形的客观存在和人的主观感知的统一,是逻辑规律和约定俗成的并存。其次是学校生活的活动性。论文关注学生在学校现实情境中的真实的存在和具体的活动。再次是学校生活的制度性。学校的制度化生活是以学校的规范、制度、纪律为准则和调节因素的,具有强烈的规范性、惯例性、程序性和强制性。最后是学校生活的教育性。学校生活不是基于生存的生活,而是基于人的成长发展,兼容了生活逻辑和科学逻辑。学校教育世界对现实的、感性的、活生生的人无法用其逻辑语言予以表达,以至于距离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越来越远,而导致学校出现这一失误的最大问题是人的空场,学校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具有生动个性的人来看待。论文将透视学生的学校生活世界,力图探讨学校生活中个体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深入情境进行学生学校生活微观层面上的研究,使隐匿起来的个人得到承认和彰显。论文以生活世界的视野寻找生活中的人以及生活的意义,以此来唤醒人们共同关注和理解学生的学校生活世界,以提升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本研究以“新教育社会学”作为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秉持“走进日常生活’“走进日常生活情境”的学科精神。研究者深入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小学,随机选取一个一年级新班作为个案开展研究。采用田野研究方法走进学校、课堂,深入到师生中去,体验和感受真实的生活世界,通过参与性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试图呈现出真实的学校生活世界。学校生活世界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由于论文篇幅和研究者能力所限,无法全面考察和呈现。因此研究者仅寻找和选取了四个角度展开对学校生活的研究,分别是:学校空间背景、学校制度、教师、课程知识。学校教育世界是不能够从生活世界中抽离出来的,生活是人的第一存在方式。很多教育工作者仅仅将学校视为教育场所,所以把学业成绩、考试分数、课程教材之类当成学校的生命线,而忘记或从未把学校看做是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生活的场域,学校重教育而轻生活的偏颇做法需要纠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应当是人之为人的生活过程,是具有主体性、独特性、动态性、生成性的生活。不能够把握这一点,学生的学校生活就会受到曲解。学生是真正具有意义的能动体,而不应受到某种教育力量的束缚和驱役,也不应对某种教育权威趋附和归顺。这就意味着学校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本研究关注的是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学校生活,小学一年级新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人生角色的转轨。对他们学校生活的透视和分析,将是我们对学生学校生活研究的新关注点。从外在直观的、表层感性的生活场域出发,展示一个丰满实在的幼小衔接社会学研究领域,而这往往是幼小衔接研究者所忽视的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