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转换”与“70后”女作家性别书写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67329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推进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文学生态”逐步发生了变化,“70后”女作家作为时代的经历者展示了一代人对于文学和时代关系的思考。“美女作家”热衷于对身体和欲望的表达、作品呈现出对市场逻辑的迎合。新世纪后,后起的以魏微、盛可以为代表的“70后”作家由于特殊的乡村和城镇地理空间、作家本身呈现出的历史意识和现实意识的觉醒,使她们在城镇书写、性别书写上不再执着于身体和欲望的书写,也不再拘泥于女性的叙述视角,而是将城乡与性别书写中融入了关于公共话题的表述,如新世纪“外来者”故事与还乡叙事中对乡村进城女性命运的关注、公共话语表述的拓展、致力于两性平等的建构、由“个人”生发“集体”的日常生活伦理下的“宏大”建构以及“70后”女作家创作中主体性书写的致力等等。本文以后起的“70后”女作家城乡与性别书写为研究内容,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日常书写、个人化叙事、精神立场不确定性等等),重点关注她们在新文化语境中呈现出的新风貌,从城乡转换与“70后”女作家性别书写调整、“城乡转换”的主题表达与结构对应、艺术的运筹与书写新质、对“70后”女作家新型书写的思考等方面入手,选取盛可以、魏微、乔叶、鲁敏、梁鸿等代表性作家,展现“70后”女作家创作新变。本文共五章:第一章为绪论,概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生态”逐步发生变化,“70后”女作家性别书写调整与城乡转换进程出现遇合,以此为缘起,从内部研究、外部研究两方面对已有的“70后”女作家在新文化语境中的性别书写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指出“70后”女作家性别书写和“城乡转换”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的必要性,从而为论文主体部分的展开奠定基础。第二章一方面从作家内部发展历程上梳理了“70后”女作家创作的书写转化,指出“城乡转换”是“70后”女作家“合时宜”的支点选择:谋划催生的“美女作家”商品化写作、“70后”女作家被遮蔽误读的自省式书写、“70后”女作家“合时宜”转化的创作调整。另一方面从城乡转换的大背景下,指出“70后”女作家的创作调整源于知识分子身份对乡土自我认同的情感契合。第三章分析城乡转换背景下,“70后”女作家“城乡转换”的两个主题表达与空间建构。一方面她们坚守传统乡土身份,用怀旧的方式追忆乡镇空间,另一方面她们又身处城市,用“异乡人”的身份塑造了延宕的城市空间。此外,针对“进城女性”这一特殊群体“进城”困境和“返乡”不能的矛盾现象进行了剖析,窥探这一现象背后隐含的性别秩序变迁问题。第四章从“70后”女作家“城乡转换”的艺术运筹和书写新质入手,探析她们新世纪之后致力于非虚构经验性写作和“去女性化”中性书写的艺术特质,从“个人”生发“集体”,讲述时代话语,拓展了女性性别表述内容和空间话语。第五章是基于上述研究,对“70后”女作家新型书写进行价值评估。肯定“70后”女作家本着“雌雄同体”观念,构建一种新型性别书写模式的努力;肯定致力于女性自我追求的群体性书写。但在落实过程中“70后”女作家受囿于“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禁锢,不可避免沦为了“他者化”认同的产物。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市场化,国内外高校对优质生源的开放招生,使中国高校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近年来,高校数量与规模不断拓展,高校课程设置越来越同质化,高校之间的区分度变得模糊,高校在自身形象的传播推广方面意识不强,受众认知评价高校通常要依靠高校排行榜等途径。因此,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凸显优势,高校必须寻找更具有竞争力的途径来实现差异化区隔,品牌是联结高校与受众的纽带,高校只有走品牌化道路,树立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形象
当代汉语学习人数不断增多,来华的外国商务人士及其子女成为了国内除留学生外的另一只学习汉语的主力军,并带动一对一教学形式逐渐成为了主要学习形式之一。而在一对一汉语教学这种形式下,如何针对一对一教学对象选择适合的方法展开合理有效的教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角色扮演活动作为一种既能满足学生提高交际技能,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的方法,值得对外汉语教师研究并使用。本文主要包括五个章节。第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仅仅注重维护自己的私人利益,与此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如何更好地促进公共利益的保护。因此,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于更好地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对于加强对违法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由在中共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确立的。在行政公益诉讼实践过程中,通
俗话说"十女九带",就是说十个女性里有九个带下病患者。当然,临床上不至于"十女九带"那么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门诊患者里来看白带异常的确实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比如感觉近期白带的量、色或者形状有异常的,或者外阴瘙痒的,都会来门诊就诊。西医学中,阴道炎对应的便是带下病范畴。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来看阴道炎的患者确实也数不胜数。
期刊
民俗学把“日常生活”的研究纳入学科视野,是一种新的理论取向。在经验上,民俗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其本身属于一种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民俗学把民众日常生活作为研究对象,发掘蕴含于其中有关“人”的解释与思考。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都和人的参与、改造或创新息息相关。总得来说,民俗学不仅是研究民风民俗的学科,亦是研究“人”的学科。民俗事项、生活惯习、节日习俗、民间文学等有关民俗的一切,都体现了民
纪录片《三重倒影》是一部人物纪录片,纪录片展现主人公行动与故事的实在空间性和以“镜映”和“想象”的方式实现自我的精神空间特征。无论是“镜映”,还是“想象”,其本质都表现为人们“观照”自己内心的行为。主人公曾勇是一位涉足多个领域的艺术家。在对自身边界与可能的探索中,他是如何认识与构筑自身的多种可能的呢?借助影像镜头,纪录片尝试捕捉主人公曾勇对自身身份的“镜映”与“想象”空间。本文从叙事空间理论这个基
在名誉权纠纷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始终存在着对情节认定标准的判断问题。如在侵权案件认定中作者的言论未区分为事实和意见,对过错要件认定较为困难等,针对此类问题并结合司法实践的现状,提出解决对策。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作品情节的认定上,对侮辱、诽谤的认定中将何种情节作为判断标准,在不同的案件、不同情况下法官的主观差异性较为明显。情节的认定中,法官通常使用整体感官法和量化分析法。在对情节的判定上整体感官法的弊端在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愈发地凸显,图书馆的发展也备受瞩目。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当前我国图书馆建设与理论研究的关注要点,呈现出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交互结合的形势。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标准是研究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实现标准化及均等化方面的重要课题,同时还是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部分。本研究主要分为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标准的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开头先阐释了公共
2020年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之间的正常往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主阵地也由传统的线下课堂转入线上。虽然各大高校都在按部就班地推进各项汉语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鉴于此,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优化线上教学的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基础,尝试以具体的教材内容《长城汉语》中级拓展课程六级第一单元——《听说中国人送礼物挺讲究的》为例进行线上教学
《西游记》作为一部经典小说的地位毋庸置疑,然其“经典”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万历年间世德堂本《西游记》问世,直到现在,小说内容始终在通过各种媒介与渠道传播,在大众、发现人、文化机构的合力作用下,百回本《西游记》最终成为公认的经典名著。其经典化的路径多样而复杂,本文着重关注文本称引这一较为隐蔽的路径。时间跨度在明末到近代的三百余年,涉及到的文本以白话小说为主,也兼及笔记、类书等。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