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椎病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在10%左右。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方式的变化,屈颈机会的增加,颈椎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威胁,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及生活,对社会经济也产生很大影响,成为与现代社会相伴随的现代病。据北京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原来多发于中老年人的颈椎病,正在逐年趋向低龄化。其中,40岁以下相关行业的计算机作业人员要占颈椎病发病人数的50%以上。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最常见类型之一,门诊就诊率逐年升高。 手法治疗是祖国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因此,深入研究其发病机理并发挥中医手法优势,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推拿手法疗效、作用机理及相关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导师孙树椿主任医师从医四十余年,长期从事脊柱疾病的研究,尤其对颈椎病有深刻的认识,并在手法治疗上累积了丰富经验。 本课题是在导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记录颈型颈椎病患者手法治疗前后颈项部红外热像图改变、症状体征积分和颈椎活动范围的变化等三方面,探讨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和疗效特点,丰富颈椎病的治疗内涵。为了阐明颈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我们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使家兔颈部处于长期低头位异常应力环境,与大量统计资料显示的颈椎病最明显的好发因素长期低头位工作相似,通过对两组家兔颈椎正侧位x线片、颈后部红外热像图、血生化学和颈后部肌肉组织中氧自由基含量的观察,探讨颈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为防治该病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颈椎病诊治内涵的丰富,提供理论支持。 本课题主要分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