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砷酸的抗血管生成效应在抑制肝癌化疗栓塞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ve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国家,目前大部分的中晚期肝癌采取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为主体的介入治疗方法。TACE在控制癌瘤生长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栓塞后侧支血管生成导致的癌灶残留及复发转移已经成为影响肝癌中远期疗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亚砷酸是20世纪70年代由我国学者在中药砒霜中分离提纯出来的中药制剂,最初用于治疗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取得了突出的疗效。近年来亚砷酸被逐步试用于实体肿瘤的治疗实验当中。诸多的体外实验表明,亚砷酸具有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目前砷剂的抗肿瘤作用体内实验研究大多注重在砷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方面,而对肿瘤血管生成影响的研究尚少见报道,对砷剂抗实体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确切机理还未见系统阐述。本实验采用兔VX2移植瘤栓塞后转移模型来模拟临床原发性肝癌,通过介入放射学方法在体内研究碘油-亚砷酸乳剂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机理,并探讨砷剂在肝癌介入治疗中抑制肝癌化疗栓塞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 1.肝VX2移植瘤种植瘤块组织的制备 肝VX2移植瘤瘤株取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介入实验室液氮内冻存瘤组织。将冻存瘤株37℃水浴箱内复苏5分钟后,将瘤株组织置于Hanks’缓冲液中,用眼科剪刀仔细剪碎后制成组织悬液,以50毫升注射器吸取后注于日本大耳白兔的后股部皮下,标记瘤株兔并归笼饲养,大约两周后在瘤株兔的后股部皮下可扪及直径约2×3cm大小的肿瘤硬结。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缺氧/复氧培养下HIF-1α、VEGF在Walker-256细胞中表达目的:观察氯化钴(CoCl2)诱导缺氧/复氧情况下HIF-1α及VEGF在Walker-256细胞中的表达及调节机制。方法:Walker-256细
本文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了成因,从加强立法,完善金融体制,坚持多元化融资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常规的热湿耦合处理空调系统由于所需的除湿温度低,导致制冷效率低、冷热抵消、自然冷源无法应用以及室内空气品质较差等问题。热泵驱动的新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就是在这一背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期刊
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特征与规律是两个经常出现的词汇,也是容易混淆理解的词汇。本文从特征与规律这两个词汇的释义如数,具体分析地质成藏、地质构造以及地质沉积,在选择是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