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获得的成果举世瞩目: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年均增长9.5%的骄人速度,GDP于2008年超三十万亿元人民币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功突破2000美元大关,跨入发展中国家先进行列,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各类城市基础,如交通、能源、通讯、教育、医疗卫生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同时由于增长模式存在种种缺陷,也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譬如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率低下,利用高投入获得高产出,浪费情况严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对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重复现象;全国各地第二产业的发展基本都要付出环境被严重污染的代价;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就业压力一年大于一年等等。使得我们这三十年的发展并不完美。
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各种经济运行数据都证明现行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遇到瓶颈,我们必须做出改变,才能从容应对这场危机。
本文通过对不同经济增长模式理论及我国现行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对资源的过度消费,并依赖于不断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持续高出口来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肯定这种经济模式带给中国三十年经济腾飞的同时,也指出了这一经济增长模式所具有的缺陷。
同时分析了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究竟如何应对,才能够化危为机,继续保障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而提出必须改变现行经济增长方式,走一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和国内需求驱动型的新路子,建立起资源节约、民众普惠、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经济体系,最终实现经济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也应积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证国内消费需求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