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综合分析临床拟诊为结核性葡萄膜炎患者的眼部多模式影像学检查资料,寻找结核性葡萄膜炎相对特征性的多模式影像学表现,为临床结核性葡萄膜炎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苏北人民医院的拟诊为结核性葡萄膜炎且抗结核治疗有效的患者31例(44眼)。收集患者初诊时眼科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并总结患者的多模式影像学资料,包括广角扫描激光眼底成像(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SLO)、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广角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等,寻找结核性葡萄膜炎多模式影像学的相对特征性表现。结果1.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六个月抗结核治疗,同时联合激素口服10例患者(32.3%),联合玻璃体腔药物注射4例患者(12.9%)。患者治疗前平均Log MAR视力为0.71±0.61,治疗后为0.39±0.49,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2.44只眼中包括复发性前葡萄膜炎1眼(2.3%),中间葡萄膜炎5眼(11.4%),后葡萄膜炎23眼(52.3%),全葡萄膜炎15眼(34.1%)。主要表现为多灶性脉络膜炎14眼(31.8%),视网膜血管炎12眼(27.3%),视网膜血管炎合并多灶性脉络膜炎10眼(22.7%)。3.视网膜血管炎在FFA上表现为视网膜血管不同程度的渗漏,以视网膜静脉和毛细血管渗漏为主,未累及动脉。16眼(72.7%)视网膜血管炎表现为周边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4眼(18.2%)合并视网膜新生血管。10眼(45.5%)视网膜血管炎可伴有局灶性脉络膜炎性病灶。OCT表现包括不同类型的黄斑水肿、视网膜层间的点状高反射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上下的高反射物质堆积,治疗后OCT表现明显好转。4.活动性多灶性脉络膜炎在眼底照上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的边界不清的黄白色点片状病灶。FAF表现为弥漫性的高自发荧光,部分表现为边界不清的高自发荧光边缘包绕主体病灶。FFA上表现为视网膜下多个大小不一的病灶,造影早期病灶为低荧光改变,随时间进展,病灶边缘出现荧光素渗漏包绕低荧光病灶,边界不清。结核性脉络膜炎常见的ICGA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荧光暗点及地图样低荧光改变,不可透见下方脉络膜血管。OCT表现为外层视网膜结构破坏、视网膜外层的疣状突起或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上下的高反射物质堆积,可伴脉络膜血管的扩张,治疗后OCT表现部分好转。5.共43眼行广角FFA检查,102°FFA共发现33只眼(76.7%)周边视网膜病变,而55°FFA仅发现15只眼(34.9%)周边视网膜病变,两种造影模式发现周边视网膜病变的眼数存在明显差异(P<0.001)。102°FFA比55°FFA可发现更多的周边视网膜病变,对于结核性视网膜血管炎诊断尤其重要。6.共19眼进行ICGA检查,其中仅8眼依靠FFA可明确诊断,11眼需行ICGA方可诊断。10眼单纯脉络膜炎,依靠FFA可明确诊断的仅2眼,其余8眼均需行ICGA方可明确诊断。与FFA相比,ICGA可发现更多的脉络膜炎性病灶,对于结核性脉络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1.周边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是视网膜血管炎在FFA最常见的表现,双眼发病多见,可伴有局灶性脉络膜炎性病灶。广角FFA对于结核性视网膜血管炎诊断尤其重要。2.结核性脉络膜炎在ICGA常见的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荧光暗点及地图样低荧光改变。与FFA相比,ICGA可发现更多的脉络膜炎性病灶,有助于结核性脉络膜炎的诊断。3.结核性葡萄膜炎患者的OCT可表现为黄斑水肿、HF和视网膜外层高反射物质沉积。OCT可用于疾病随访,监测炎症的变化。4.结核性葡萄膜炎的多模式影像学虽非特异性表现,但是综合分析多模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结核性葡萄膜炎的临床分类并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