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北京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公共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然而,北京的交通拥堵情况仍不容乐观,其根源是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步伐与需求增长速度仍难协调。本文使用修正了的最优政府支出模型推导出计量北京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边际产出和最优规模的模型,利用1991-2010年数据,得出的实证结论是边际产出为1.4909,即增加一单位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带来产出超过1单位的增长,最优规模为4.28%,实际规模距此尚有较大差距。在扩大财政投资或补贴有较大财政压力的情况下,通过借鉴国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模式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北京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机制的政策建议。 全文共分为七章,从七个方面论述了北京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相关问题。 第一章,前言。介绍选题背景和论文的研究思路,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 第二章,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概念的界定及作用。着重界定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概念及统计口径。其次分析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属性,它是具有正外部效应和准公共品特征,也是准经营性产品。研究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二是节约环境资源,环保意义重大;三是服务群体广泛,辐射功能突出。总之,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成熟度,体现了城市发展的内在品质。 第三章,北京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概况。从总体趋势、分类别分析和主要问题分析三个层面逐层深入介绍了北京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概况。总体趋势是投资大幅增长,公共交通跨越式发展,北京的城市承载能力大大加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步伐与需求增长速度仍难协调。 第四章,北京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评价理论模型。通过推导出两个模型,分别用于评价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边际产出和最优规模。 第五章,北京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实证分析。运用第四章推导的模型计量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边际产出和最优规模,详细分析了模型使用的变量和数据来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及主成分分析的计量方法,得出的实证结论是边际产出1.4909,最优投资比例4.28%,并将实际规模与最优规模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六章,发达国家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经验及启示。介绍了典型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模式的经验,通过对纽约模式、新加坡模式、东京模式和曼谷模式的详细剖析,总结出对北京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几点经验与启示。 第七章,进一步完善北京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机制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五条:明确投资主体的责、权、利;拓宽筹资思路,促进多元投资;实现城市公共交通产业资源整体开发;完善财税政策支持和完善投融资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