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光中发表翻译理论,翻译文学作品,从事翻译教学,是著名的翻译家。本文试图从文学翻译的角度对余光中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其翻译理论,分析其部分翻译实例,提炼其翻译风格,对其在翻译上的造诣作一个尽可能全面的介绍和分析,来彰显其在文学翻译上的独到之处及对文学翻译的贡献。余光中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需要两相妥协,所以翻译好比婚姻。翻译中,必有创作之成分。这创作并不只限于字面内容的转换,比字面和内容更难参透传递出来的是原作者的风格,是作者创作的作品中的风骨。译者真正难做的,还是领会、把握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理想,并将之化为译文的风格理想。余光中指出,“译者不必兼为作家,但是心中不能不了然于创作的某些原理,手中也不能没有一枝作家的笔”。翻译和创作是相互影响的。翻译工作者要达到忠实通顺的统一,要在翻译时发挥创作性,又不可发挥得太随心所欲,要“不逾矩”,要参透还要传递出作品的外在形体和内在风格,要对得起作者、作品还有艺术。余总结出一条检验译者称职与否的标准,可以看译文中有没有加注,对某些词条或背景作出解释。同时,译者的负责精神还体现在对自己原来译文的反复修改或重译上具体到戏剧体裁的翻译,余光中归纳了戏剧的翻译的自身特点,即译出的剧本不但要适宜阅读,更应能拿到舞台上表演;观众、听众的需要都要考虑到。对戏剧中的双关语、文化专有项、对仗句的处理都亲做了优质的翻译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范本。余光中在强调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的发展学习的同时,不忘维护汉语的纯洁。他分析了西化的原因和症状表现,主要是名词成灾、虚词的滥用以及动词的西化,列举了各种具体病症,并详析了造成西化的的诸多原因,比如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以及外在传播媒体的坏影响,警示大家都要注意从哪方面杜绝西化侵蚀。他痛陈西化对汉语的破坏方面和程度,倡导保护恢复母语的健康生态。余光中还亲自从事翻译教学,并在此过程中对不良的教学现状有着清晰的分析,且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设置方案。翻译的冷门处境造成教师的工作动力受到打击,学生的实践热情受到阻碍;课程设置上的厚此薄彼使得学生的汉语水平不济,也影响了对翻译正误的判断和翻译水平的提高。翻译批评是余光中在翻译理论跟翻译实践之外涉足的又一地带,或者说是“中间地带”。在他看来,批评就是理论的应用,理论之实践。因此,翻译批评的良好风气要慢慢展开,以监督翻译界小心从事,起到规范译者、指导读者的作用。而目前的翻译批评存在着回避评价,或者即使评价也不客观理性的问题。这不利于形成民主宽泛的学术评论氛围,损害了译者的工作勇气和热情,也误导了读者的判断选择。合格的翻译批评者,首先要保持中立的学术研究态度和客观理性的眼光。要仔细比对原文后再下结论,而且结论应该是从全局着眼的,而不是揪住只言片语就妄下判断。总之,要保证是客观全面的批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