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和比较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血管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V)以及正常对照老年人血清Aβ38、Aβ40、Aβ42、总tau(tau)蛋白和磷酸化tau(p-tau)蛋白的水平,探讨血液生物学指标在SIVD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8例SIVD患者(SIVD组)、42例MCI-V患者(MCI-V组)以及36例正常对照老年人(对照组)。SIVD诊断符合Erkinjuntti等提出的SIVD诊断标准;MCI-V诊断符合Frisoni等提出的MCI-V诊断标准。调查受试者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疾病史等;测量血压,检查心电图,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Aβ38、Aβ40、Aβ42、tau蛋白和p-tau蛋白水平。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总体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应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对认知功能损害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应用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连续变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三组计量资料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均为P<0.05。结果1、三组受试对象性别构成比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三组平均年龄和平均受教育程度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三组在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和血脂异常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比较三组MMSE分值,SIVD组评分均显著低于MCI-V组和对照组(P < 0.01),MCI-V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2、SIVD组的Aβ40水平显著高于MCI-V组、对照组(P均<0.01),MCI-V组高于对照组(P<0.05);MCI-V组血清Aβ38和Aβ42水平较对照组有所增高,随病情进展和认知损害加重,SIVD组的Aβ38和Aβ42水平呈降低的趋势,均低于MCI-V组、对照组,但在统计学上三组Aβ38 和Aβ42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SIVD组的tau蛋白水平显著高于MCI-V、对照组(P均<0.01),MCI-V组高于对照组(P<0.05);SIVD组p-tau蛋白水平均高于MCI-V组和对照组(P < 0.05),MCI-V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血清Aβ40、tau蛋白可能是SIVD进程中的生物学标志物,可帮助判断SIVD认知损害程度,对SIVD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SIVD认知损害初期血清Aβ38和Aβ42水平有所增高,随病情进展和认知损害加重,Aβ38和Aβ42水平呈降低的趋势,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此结果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3、血清p-tau蛋白可能是反映SIVD认知损害加重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