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射化学是近代化学与核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放射化学的发展始于1934年。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放射化学虽然随着国家需求的变化经历了蓬勃发展与停滞不前的不同阶段,但是从总体上看,它为国防安全、核能开发及核技术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以中国放射化学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内容,总结其发展特点及经验教训,为未来制订科学有效的放射化学学科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将中国放射化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起步阶段(1934-1949)、初步发展阶段(1950-1960)、快速发展阶段(1960-1970)、常态化发展阶段(1970-1986)以及艰难调整阶段(1986-2000)。论文探讨的各阶段主要内容如下:(1)起步阶段。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放射化学的国际学术背景以及中国学者对于放射化学的早期探索工作。(2)初步发展阶段。详述了国家创建核工业前后放射化学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分析了高等院校放射化学专业建立初期的特点。(3)快速发展阶段。选取了铀钚燃料循环技术的两项杰出成果——中国首枚原子弹所用二氧化铀的制备和萃取法核燃料后处理技术的自主研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前者,描述了科技人员完成二氧化铀生产任务的艰苦过程,重点分析了生产工艺流程。对于后者,再现了后处理技术的研发过程,考察了军用后处理厂建设中两种工艺路线抉择的来龙去脉及其影响因素,指出苏联并非有意向中国援助落后的后处理技术。对放射化学围绕核武器研制取得的其他成果也进行了概述。(4)常态化发展阶段。探讨了放射化学在寻求学科正常化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重点考察了《放射化学学科规划》的制订、修订及专业学会的成立过程。(5)艰难调整阶段。从高校放射化学专业的萎缩与科研机构研究水平的下滑两个方面,对放射化学发展遭遇的困境进行了论述,指出有关部门忽视放射化学对于核电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管理体制欠顺、对于放射性危害的不恰当夸大是导致放射化学停滞不前的深层原因。在对上述5个发展阶段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归纳出了中国放射化学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任务带学科”、苏联援助对于放射化学的初期发展助力甚大、“任务”完成后“学科”没有真正建立。最后,本文总结了几点中国放射化学发展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