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姆·戈尔丁是英国二战后最有影响的实验主义小说家之一,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先后创作了《蝇王》、《继承者》、《金字塔》以及《看得见的黑暗》等多部长篇小说。作品中饱含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道德精神、神秘多变的古典寓言和宗教典故以及讽刺荒诞的叙事风格,因此他享有道德家、寓言家、理论家等多重赞誉。但戈尔丁个人却认为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也就是新历史主义创始人格林布拉特所提倡的“文本阐释”和“自我造型”。《蝇王》是戈尔丁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小说在几经波折出版后,成为畅销书并被两次改编为电影。这部小说以儿童文学的形式展现了大人世界的道德权利观,融入荒岛生存、神魔危机以及多重政治、科学、宗教、文化象征,可以说是一部人类道德发展史的缩影。因此,小说与新历史主义理论所倡导的跨学科、多角度的文化隐喻实践相契合。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出发,运用文化诗学以及历史与文本的互文性理论分析小说立足整个政治历史全景下展示出的小写化历史。论文共有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作者威廉姆·戈尔丁与小说《蝇王》,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第二部分阐述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内涵、理论来源和批评模式。第三部分首先运用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理论分析小说中创造的政治社会模式,从原始社会、民主政治、科学文化与宗教文化四个方面分析小说中诗性文化的隐喻,展现戈尔丁自我阐述的人文历史.其次运用权力话语分析小说中话语权力的运作模式,从小写历史中剖析出戈尔丁式的叙述风格。第四部分运用历史与文学的互文理论分析小说中创作模式与社会历史和文学历史的照应,即《蝇王》与戈尔丁亲身经历互文、《蝇王》和《珊瑚岛》等相关荒岛小说的互文、戈尔丁与同时代小说家亨利·格林和塞缪尔·贝克特对同一历史不同表达的对比分析以及戈尔丁蝇王模式对现代创作的启示。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论,总结了《蝇王》的新历史主义特点,尤其强调用新历史主义视角分析《蝇王》对现代文学艺术创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