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制度、经济体制以及教育发展都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大学生就业所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来体现,而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此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方针。这标志这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进入到国家发展战略的视野之中。本文首先阐述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理论,并解释各个理论对解决我国在经济转型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局限性;进一步,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理性审视我国目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最后,在初步探讨解决该问题对我国经济转型的意义基础上,结合我国宏观就业政策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人力资本理论构建了两个经济框架来解释以教育为核心的人力资本投资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在宏观层面上,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存量及其增长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在微观层面上,个人在人力资本存量及其增长上的差别,能够解释工资结构和收入分配的问题。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是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使人发挥更高的经济效力,但该理论研究的假设条件忽略了就业问题的存在而局限了人力资本理论对解释现实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力度。筛选理论对教育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确定关系提出质疑,在该理论看来,大学教育只是提供文凭最为“筛选信号”,让雇主借此在劳动力市场上对雇员进行筛选,但这种筛选的信息功能在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之后就开始减弱。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劳动力市场竞争性提出了质疑,该理论认为现实中的劳动力市场由于信息不充分等多种原因不可能达到完全竞争的状态,弱化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为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下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理论性解释依据。另外,对过度教育的关注与就业向下替代连接在一起,为解释高等教育扩展后期大学生总体工资水平不再有明显优势提供了新的视角。经过分析,本文将我国转型期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定为结构性就业问题、摩擦性就业问题和自愿性失业现象,并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归结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进一步,辩证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对我国经济转型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作用、贫富差距的缩小以及经济转型期交易成本减少三个方面。在分析基础上,结合我国宏观就业政策从内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外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两个方面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实现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实现两步走。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分析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一系列解释理论,阐述这些理论对解决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局限性。在理论分析与实际结合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表现与产生原因,并从辩证的角度探讨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对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积极作用,明确了该问题的解决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成功与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综合性,因此在解决对策方面,本文即强调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更不能忽视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