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评论》中的话语处理和意识形态隐含——浅析批评话语分析中语境模型K-设计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B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K-设计语境模式,主要探究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在话语处理过程中,K-设计作为参与者动态语境模型的知识结构,如何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在话语处理中,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为话语分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之一便是强调参与者的共享知识在话语理解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传统认知学里,“知识”一般被定义为“真理”。然而,在话语研究领域,“知识”指在某一特定群体里,公众话语中存在的共同预设的信念或认识。该定义从语用与社会认知的角度揭示了知识的内涵。在话语生成中,知识的作用实际上是一种语境的功能。因此,在社会环境和话语的交汇处,产生了一个认知的界面,即“知识设计”或者叫“K-设计”,它作为一种认知的策略,体现了“知识”在话语理解中的重要地位。 因为批评话语分析中的K-设计语境模型理论揭示了大众传媒中暗含的权力滥用的现象,本文的第二个写作目是从知识策略、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以及夸张或委婉语的分析中,揭示在看似合乎逻辑的论证背后,隐藏着的意识形态隐含。在某语境中,含蓄表达的知识被大众所默认和接受,并在人们无意识中,对其社会价值观、态度甚至是意识形态产生极大影响。也就是说,在话语处理中,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知识策略将人们头脑中的语境模型固定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图式。为了证明和阐释这一观点,作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出版发行的期刊《政策评论》(2002-2006)中选取了二十篇文章作为语料,探讨认知模型里的重要因素-知识-在话语处理中起到的意识形态暗示作用。《政策评论》声称为公众受益的真正创制权而宣传。然而,它却在扮演着一个为美国政府服务的意识形态角色,影响着美国民众的社会价值观和态度。因而,作者试通过相关的知识策略挖掘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 此外,作者阐述了语言,同其它形式的社会权力一样,束缚和限制着人们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因此,语言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提高语言意识,增强对语言的“批评性”理解和学习。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情况,所涉及的问题包括以下三个:(1)学生使用何种阅读策略、使用的频率如何?(2)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在阅读策略的运用上是否存在着差
以往研究《仙后》的批评著作与论文太多集中于展示某一特定的美德,没有将《仙后》文本中丰富的道德寓意呈现给读者。本文尝试从整体跨度分析此诗六卷书中的道德寓意,并努力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