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英国最伟大的汉学家、红学家,霍克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翻译出《红楼梦》英文全译本的大师。《红楼梦》乃众学者及读者们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观其内涵,有些是隐性的,有些则是显性的,极为丰富深远。随着翻译研究与实践的发展,翻译美学的逐步诞生,虽然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还不长,但从美学的角度看,翻译与美学的结合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翻译美学对于翻译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隐性与显性信息的翻译也需要翻译美学的指导,本文从翻译美学角度出发,以《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及《葬花吟》为代表,来探讨霍克斯英译《红楼梦》诗词,论文结构如下:第一章讨论了中西翻译美学的隐性与显性。西方审美主体逻辑性强,重视显性。中国审美主体的特点是隐性,隐性在中文中占主体地位,原因有二:一,中文表达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更加委婉隐晦;二,中文修辞手法丰富,隐性表达居多。第二章研究了《红楼梦》诗歌本身的隐性与显性。《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是一首咏雪诗,但全诗仅用了一个“雪”字,是隐性诗歌的代表;《葬花吟》淋漓尽致的描述了林黛玉的悲伤,读者在欣赏此诗时可以清楚的感觉到黛玉的悲苦。第三章阐释了霍克斯英译时对于隐性与显性美的彰显和融合。原诗富有三美,即音美、形美和意美,这三美的转换对于翻译尤为重要并决定霍克斯英译的成败。第四章着重分析霍克斯在处理原诗中的隐性与显性信息时运用的翻译策略。霍克斯主要采用两种翻译策略:显性化翻译策略和隐性化翻译策略。翻译策略的灵活运用与否直接影响翻译的美和质量,不论运用何种翻译方法,霍克斯在适当翻译原文隐性与显性信息的情况下保留了原文的美;不论原文是被显性化还是隐性化,对于目标读者来说,译文必须是容易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