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教学方式,是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在课程改革中也是最值得研究的核心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数学,由其自身学科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使得数学课程改革在这次改革中的地位尤为突出。1999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序幕,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也于2000年3月正式出版,《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都标志着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开始,同时也意味着数学教学方式踏上变革的征程。
随着我国2001年进行的第八次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社会各界都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质疑。新课程改革是我国课程政策自身存在和发展的产物,改革本身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面对着众多的质疑,新课程改革到底是改革理念牵制着实施情况还是实施情况制约着改革理念?研究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必须要研究教师的教学方式受其影响,而教学方式则必须以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为切入口来实证研究改革的具体步伐,所以笔者通过实证研究地方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方式,了解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影响,进而分析影响教学方式的因素,从而在实施层面探讨改进的建议。
本文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缘起意义,研究设计与方法,核心概念释义;第二部分是研究设计与方法,包括研究思路与对象,资料收集与分析整理;第三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分析,包括传统教学方式的特点分析以及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教学方式的主要要求;
第四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对地方学校的教学方式基本情况调查描述,包括地方学校基本情况以及教学方式现状,分析教学方式现状的影响因素,;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