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狼,作为一种动物形象,在人类的文化体系中被赋予了多重意义。狼形象在人类文化演进的过程中并不是停滞不变的,它经历了从多样化到后来被恶魔化、定型化的形象演变过程。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在一系列文化思潮的冲击下,狼形象有了一定程度的复魅,狼影重现也带给现代人进一步的文化反思。目前学术界以动物形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论著相对较少,拟人型的动物作品分析较多。对狼形象做文学上、进而到文化上的整体分析的相对较少。本文尝试以狼形象在古今的变迁为线索,通过分析艾特玛托夫的小说《断头台》以及贾平凹的小说《怀念狼》为切入点,对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部分狼形象进行分析解读。通过跨文化的阐释,力求发现其背后潜藏着的些许人类文化的因子。论文的主体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古代狼形象的表征。狼形象在中西方的文化史上都曾经出现过,尤其是在神话传说中。在古代它们的象征意蕴是多种多样的。狼形象在这个阶段大概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这部分重点对这五种类型进行论述,以此对照反映出狼形象在后期的定型化和单一化。第二部分通过两部小说分析现代文学中狼形象的复魅。通过引入“复魅”这一概念,对狼形象在二十世纪后出现的新特点予以探讨。这部分重点分析《断头台》和《怀念狼》两部小说,并以其中出现的狼形象为参照物,比较分析作者塑造的不同动物形象里隐含的文化意蕴。在解析狼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审视动物形象被拟定和重塑的文化根基。第三部分对狼形象的复魅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阐释。狼形象在中西方的出现折射出了两种文化的不同,它们同时也反映出了不同文化制度下人心轨迹的相似性。狼虽然在中西文化史中都曾以恶的象征物形象出现,让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它们却从未真正远离过人类的精神世界,这部分将对出现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进行探析。第四部分是对狼形象在现代复魅的意义进行探讨。狼,作为一个异于人类的“他者”形象,带给了人们对于自我的反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对现代性的追寻,对自我的质询和探问。每个形象,只有在经过人类的情感选择和再现后才能真正走入我们的内心,这中间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样,即使在新时代新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人们审视狼形象的眼光也不一定较之从前有所改变。本文希冀能带给大家一个新的视角去体会狼形象,并从狼形象的变迁之中探寻到其中隐喻着的深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