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回顾了西方国家及我国国债规模理论的发展,对我国国债规模的扩张特征及现状作了分析,指出了当前国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国债政策发挥作用的渠道分析了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并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除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因素以外,还有四类因素影响国债规模,即(1)经济总体承受能力(2)国债自身积累程度(3)实际利率(4)赤字额。接着本文进一步剖析了经济总体承受能力因素,分别从政府偿债能力、居民应债能力以及国民经济应债能力三个角度对我国国债规模作了定性分析。再次,本文将第二类因素—国债自身积累程度、第三类因素—实际利率以及第四类因素—赤字额,合在一起通过赤字、债务模型深入地进行了分析。根据理论模型与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适度赤字率上限区间为:3%—3.5%;适度国债负担率上限区间为50%—70%;并按照该赤字率和债务率对未来几年我国国债适度发行额作了预测:2005年我国发行国债规模上限为6980亿元左右;2010年我国发行国债规模上限为8650亿元左右。文章最后对我国赤字和国债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