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是国家863攻关项目依托工程—华能玉环电厂4×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工程的重要部分,是实现超超临界汽轮机国产化的关键,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有重大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是国家863攻关项目依托工程—华能玉环电厂4×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工程的重要部分,是实现超超临界汽轮机国产化的关键,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有重大意义。由于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的运行条件恶劣,对各部件的性能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各部件的加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密封环及低压转子末级轮槽是1000MW汽轮机制造过程中较难加工的关键部件,加工关键之处在于前者对尺寸精度及稳定性要求高,必须控制其加工之后的残余应力,后者要求在轮槽根部深度0.5mm处产生300MPa的残余压应力。本文对1000MW汽轮机密封环和低压转子轮槽进行切削试验及有限元仿真研究。对1000MW汽轮机密封环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密封环材料GH80A的性能特点,结合有限元仿真,分析了干式车削加工GH80A的加工表面形成机理、加工硬化机理及残余应力形成机理,重点分析了切削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利用有限元仿真模拟现场湿式切削加工,对切削参数进行优化,得出在优化切削参数下的残余应力层深约为0.3mm,同时对后续加工参数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加工残余应力层深较小且切削力小。对1000MW汽轮机低压转子轮槽加工分两部分研究,第一部分为轮槽铣削加工研究,通过对比V形和T形铣削方案的优缺点,综合考虑选择V形加工方案,并对轮槽根部深度方向的残余应力进行测试和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在只能在轮槽根部深度方向0.3mm内形成残余压应力,与要求在0.5mm处产生300MPa残余压应力仍有很大差别,第二部分对轮槽滚压加工研究,阐述了滚压加工的原理及关键参数的选择,并对滚压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发现当滚压力为50bar时,只能保证在0.3mm处产生100MPa残余压应力,当将压力提高到一定值时则会达到要求的残余应力值。
其他文献
新型捷联式寻北仪旋转机构应用于移动平台,可以为移动平台提供定向基准。考虑到本课题研究的新型捷联式寻北仪旋转机构要在高低温和冲击的特殊环境下使用,而且要安装在机体的
叶片振动故障是发动机常见的故障,大约占发动机结构故障的三分之一。采用叶冠减振是目前涡轮叶片常用的控制叶片振动的方法。深入研究干摩擦阻尼器的减振机理和叶冠对叶片振
硅微机械陀螺仪是一种新型的微惯性传感器,与传统的陀螺仪相比,不仅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可靠性高等优点,而且更易于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因此,其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军事等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型高能推进剂的采用,固冲发动机的热防护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针对不同绝热层构型条件下绝热层的动态烧蚀过程进行了研究,增进对不同条件下绝热层烧蚀
我国已步入较为严重的老龄化社会。高龄人群的医疗救治及护理成本大为提高,成为社会及家庭的一大负担。其中因个人行动能力失衡,造成跌倒、骨折性治疗及引发其他病痛花费的人
近些年我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轨道的安全运输关系到国计民生。钢轨是轨道运输的基础,利用电磁无损检测方法对钢轨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比较几种常规无损检测方法,
随着微结构光学的发展,微结构光学器件正向微型化、阵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微细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改进,器件尺寸也越来越小,为微结构光学阵列发展创造了条件。由于微透镜阵列可以高速、并行地处理光信息,已被广泛应运于国防、军事、信息处理、生物医学等领域,其相关的设计与制作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微光学在设计理论和制作方法上的改进,光刻技术也逐渐从有掩模时代发展到无掩模时代。数字化无掩模光刻技术凭借其成
本文研究了一种非正交坐标测量系统——平行双关节式坐标测量机,该测量机具有测量范围大、使用灵活轻便等优点,限制其实际应用的关键是其测量精度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工作正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需求的增加以及建筑设施的不断壮大,大空间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兴建热潮。该类建筑空间分割大,防火分区多,且建筑结构特殊,设施复杂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部署在一定空间的多个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和传感监测功能的传感器节点组成,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组成的一种多跳自组织网络。传感器节点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