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太阳能光热发电作为清洁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低碳革命、绿色经济发展中扮演关键的角色。近年来,在太阳能光热技术中,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与常规的朗肯循环相比,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更高的经济性,该技术有望促进光热电站规模化、低成本发展。在这种新型太阳能光热电站中,超临界CO2流体是光-热能量转换的工作介质,其流动传热性直接制约着能量传输过程的效率及安全稳定性。然而,超临界流体的传热过程影响因素众多,尤其在高热流条件下,变物性、浮升力等效应使得CO2传热过程十分复杂。为此,本论文开战了多种工况下的超临界CO2传热特性试验研究,并探索了强化超临界CO2传热的技术措施。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设计并搭建了超临界CO2流动传热试验平台,采用电加热方法模拟高热流加热工况,利用恒流泵、加热器、冷凝器、背压阀、高压储液罐等设备构建了稳定的高压闭式循环回路,卡发了分布式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从而形成了超临界CO2流动传热测试装置与方法。(2)开展了超临界CO2在光滑圆管的对流传热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热工参数、浮升力效应等因素对超临界CO2流动传热的影响规律。在较低热流下,低热系统在拟临界区存在峰值。然而在高热流低流速工况下,则发生了明显的传热恶化,其诱发因素为急剧增大的浮升力效应(判定因子Gr/Re2)。将实验数据与文献中的传热经验关联式作对比,结果表明,目前已有的关联式无法很好地预测本文工况下的传热,为此采用最小二乘法提出了相应的传热关联式,其预测误差为±15%。(3)开展了超临界CO2在内凸管内的对流传热试验,采用传热强化综合性能PEC因子定量评价了该管道传热强化综合性能。结果显示,内凸管能有效地强化超临界CO2传热性能,其PEC因子为1.241.52。根据试验数据,拟合了适用于内凸管的传热关联式,其预测误差为±10%。研究成果为太阳能光热电站超临界CO2能量转换装置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