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帝国情怀和褪色的英国特性:对伍尔夫小说《达洛威夫人》的后殖民解读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2062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威夫人》对英国特性的呈现和观照,构成了其重要的话语特色和主题思想。与此同时,浓缩了英国性内涵与外延的帝国情怀则从自我与他者、上层与下层、英国与他国等多个层面,把一战前后英国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相互关系,以达洛威夫人在1923年六月的某一天的活动为圆心,生动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拟取后殖民主义视角,考察和解读《达洛威夫人》中所呈现的英国性与帝国性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互为表里、互动制约关系,以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塑造为出发点探讨小说所揭示的英国性、帝国性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本文分为序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结论五个部分:序言部分简要介绍伍尔夫出身背景、人生经历与其创作生涯的关系,综述与伍尔夫小说《达洛威夫人》相关的批评资源与文献,以及对涉及论文要旨的英国性、帝国性定义的概述。第一章对构成本文理论框架的后殖民批评进行概述性介绍,重点阐释了萨义德和法农的相关论述与观点及其对本论文的指导意义,并勾勒出本论文的结构与框架。第二章聚焦小说中女性角色刻画与塑造所表现出来的帝国情怀及其英国性。本章将女性角色分为两类——具有帝国优越感的英国女性和作为无法表达自己而必须由宗主国来塑造和刻画自己的殖民地她者。第三章以小说中男性角色为对象,分析其言行举止所承载和体现的帝国情怀和英国特性。和女性角色一样,男性角色也可以被分成两类——在议会或政府部门中工作并参与海外扩张与殖民政策的制定的所谓“上层”人士,以及直接参加战争和为战争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工人阶级”男性。第四章在总结前二章对不同人物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帝国情怀与英国特性之间的关系以及爱国主义的表象背后所包含的虚伪欺诈、战争创伤、权力欲望以及对海外殖民和扩张的热衷。论文结论指出:达洛威夫人家庭“晚会”所发生的一切,生动诠释了英国性的失衡本质和充斥帝国情怀的“皈依”。在一战大大削弱大英帝国势力的情况下,这种“英国话语”或帝国话语成为了英国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写就了日不落帝国夕阳残照的挽歌与余韵。
其他文献
鲁德亚德·吉卜林,维多利亚时代后期的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英国人,是当之无愧的该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然而,他的文学地位却经历了戏剧性的起伏。虽
委婉语作为各种文化中的一种共同现象,频繁地出现在日常交流中。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委婉语,这些不同的角度涉及到修辞学,语义学,社会心理学和语用学等方面。这些研究
赛珍珠是美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深受中外读者的欢迎但也备受争议。1938年凭借小说《大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大地》描述了上个
在过去的60多年里,菲利普·罗斯丰富的作品所展示的他作为犹太裔美国民族志学者的创作技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些作品也为他带来了接踵而至的文学巨奖。2002年他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