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后,贯穿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后期主流理论范畴内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范式间”的辩论(inter-paradigm debate)逐渐让位于非主流理论对主流理论的挑战,约瑟夫·奈把文化的辐射力、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民族精神归于“软权力”的范畴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人们对“软权力”的重视既表现出了传统现实主义对相对能力的考虑,又反映出建构主义对信仰和身份特性的关注。“软权力”概念本来就是意指国家权力中“软性的指标”,虽然当前国际政治中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日益增加,但是国家仍然构成了国际政治行为的主体,所以,本文运用“软国力”的概念说明制度的创新及规则的制定、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民族的凝聚力、国家发展战略及决策机制对于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地位的影响。 论文的第一、二部分,主要结合美国、新加坡和前苏联等几个国家,对软国力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讨论了软国力的概念,提出软国力主要由制度的创新、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民族的凝聚力、同家战略意图、决策机制,包括同家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构成。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美国作为一个全球超级大国正在加大其‘软力量’对别国和世界事务施加影响的力度。国际政治领域中也由此山现了‘文化霸权’(Culture Hegemony)、‘信息霸权’(Information Hegemony)、‘制度霸权’(SystemHegemony)等名词,或统称,‘软霸权’”,其他国家或多或少都感觉到了处于这种霸权之下的压力。新加坡是小国正确运用软国力取得远超出其硬国力基础国际影响的实证,并且新加坡作为一个华人为主体的国家,其很好的处理传统儒家文化与西方文明冲突、融合的经验更具有借鉴意义,苏联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冷战时期两极格局的一极,在没有外敌入侵和内部大 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自己却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短短 的几年里骤然崩塌,并造成了世界局势的分化、动荡和前苏联地 区相当一部分国家的经济厂滑、社会混乱、人民生活水个*, 一些局部地区甚至爆发长时期的战争,从苏联解体前夕苏美军事 力量对比来看,苏联并不逊于美国,一些军事指标甚至超过美 国,不少专家从许多角度总结了苏联解体的原因,其实在软国力 建设方面的一些夫误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论文的第三部分,对在软国力竞争中中国应该采取的战略提出 自己的看法,主要有,中国应在国内体制和国际休系中有所创 新,包见必坝坚付杜会上义改中,以侍什会上义制仅创釉仙列力 和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加强意识形态 领域建设,提高国家的文化影响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个 增强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健全决策机制,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大战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