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严酷的现实和21世纪的挑战,社会呼唤建立新的道德规范。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国际研讨会,大会在讨论分析21世纪人类面临那些挑战的问题时,道德、伦理、价值观所面临的挑战被列为第一位。会议在总结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总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学会关心”。面对知识经济的时代,究竟如何培养善良、有责任感会关心别人的公民是教育工作者们冥思苦想的问题。目前的中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的转型必然导致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以及人们行为方式的转变,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正是在这种中外文化、传统思想与外来观念相交融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德育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创新性。 面对改革的新形式,中小学的道德教育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不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社会各界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在综合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就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的趋向问题,对当前中小学德育的内容、方式和目标及现状作了初浅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德育工作内容陈旧、僵化,缺乏一套大多数人承认、相对稳定的基本价值观系统作为其教育的一贯内容;德育目标的层次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和时代特征,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德育的内化过程不够,目中无人,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学校实施的教育行为与其向学生进行的教育往往不一致;德育方法、手段呆板单一,学校德育途径多以灌输、说教为主,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德育工作管理流于形式,体制建设、措施不到位;加入WTO后,东西方文化加速了在学校的碰撞,学校德育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了以构建普遍性道德价值观体系作为学校德育的主体和切入点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