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起病隐匿,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慢性感染是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其中由HBV慢性感染导致的HCC大约占70%-80%。然而,随着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及干扰素的应用,由肝炎病毒导致的肝癌数量正逐渐减少。最近研究发现与肥胖及糖尿病密切相关的非病毒性相关肝癌(NBNC-HCC)的患病率却逐年增加,而NBNC-HCC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HBV-H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比较并不十分明确,因此本研究在探索HBV-HCC的基础上,对NBNC-HCC做进一步研究,希望发现其不同点并为临床防治提供借鉴。【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NBNC-HCC与HBV-HCC的临床病理特点有无不同;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PSM)分析NBNC-HCC与HBV-HCC的预后有无不同;探索影响NBNC-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材料及方法】按照入组及排除标准,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首次于我科行手术切除治疗的肝癌患者共1151例,其中NBNC-HCC组118例,HBV-HCC组1033例。进行两组临床病理特点的比较,用PSM方法分析两组的生存及复发情况;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向前逐步回归方法,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NBNC-HCC组患者多伴有糖尿病及高血压,且年龄较大,其中年龄≥60岁的比例明显高于HBV-HCC组;血生化检查结果方面,NBNC-HCC组患者具有更高的血小板、白蛋白及GGT水平、较低的凝血酶原时间、APRI、ALT及AST水平;术中情况及肿瘤生物学方面,NBNC-HCC组患者术中失血较多、肝门阻断时间较长、肿瘤较大,但肝硬化、CA199及CD34阳性比例低于HBV-HCC组。2.COX多因素分析表明ALP(HR=2.867,95%CI:1.549-5.306)、APRI(HR=0.51,95%CI:0.293-0.855)、腹水(HR=2.464,95%CI:1.099-5.524)及TNM分期(HR=4.318,95%CI:2.326-8.016)是影响NBNC-HCC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ALP(HR=2.957,95%CI:1.603-5.452)、PVTT(HR=3.480,95%CI:1.588-7.628)、肿瘤直径(HR=3.072,95%CI:1.244-7.588)及镜下卫星灶(HR=2.558,95%CI:1.485-4.408)是影响NBNC-HCC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3.倾向性得分匹配前,NBNC-HCC组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6%、61.0%和52.3%,中位生存时间为64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6%、50.8%和43.1%,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37.5月。HBV-HCC组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7%、52.4%和42.5%,中位生存时间为40月;1、3、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4.7%、39.6%和28.6%,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4月。两组在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得分匹配后,NBNC-HCC组患者的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8%、60.4%和51.4%,中位生存时间为62月;1、3、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1%、50.5%和42.7%,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40月。HBV-HCC组患者的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4.4%、49.4%和39.8%,中位生存时间为36月;1、3、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8.9%、40.1%和29.0%,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9月。两组在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NC-HCC对比于HBV-HCC在临床病理特点方面具有较多差异,对于无合并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也应密切监测及预防肝癌的发生。ALP、APRI、腹水及TNM分期是影响NBNC-HCC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ALP、PVTT、肿瘤直径及镜下卫星灶是影响NBNC-HCC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SM前后,NBNC-HCC都具有更好的总体生存及较低的复发风险,表明HBV感染对预后具有关键作用,同时两者的发病机制具有本质性区别;也表明对于NBNC-HCC患者应更加积极首选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