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耐盐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较耐盐)和IR36(盐敏感)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了钙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的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Na+、K+的吸收及其在植株体内的转运、分布,活性氧自由基及其清除系统协同作用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供试两个水稻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细胞间隙CO2浓度先降低后升高,而气孔限制值则与之相反,表现为先升后降。一定量浓度的外源钙有效改善了水稻的光合作用,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较盐胁迫下未加钙的处理有明显的增加,细胞间隙CO2浓度、气孔限制值的升降速度也是加钙的处理要比未加钙的处理快。耐盐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均表现出10 mmol/L Ca2+的处理效果要明显优于5 mmol/L Ca2+的处理,且耐盐品种的上述指标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均小于盐敏感品种。盐胁迫下水稻幼苗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短时间内以气孔限制为主,长时间则以非气孔限制为主。外源钙还显著提高了水稻的叶绿素含量,这对维持盐胁迫下水稻幼苗较高的光合效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盐胁迫条件下,外源钙有效调节了水稻根系对Na+、K+的吸收以及向地上部的转运。适量的钙降低了水稻根系从介质中吸收的Na+量,并减少了其向地上部的运输,而增加了植株体对K+的吸收和转运量,有效缓解了Na+对水稻植株体造成的盐胁迫伤害,保证了水稻的正常生长。外源钙对耐盐水稻品种Na+、K+的调节作用比盐敏感品种更为显著,且10 mmol/L Ca2+的处理效果也要明显优于5 mmol/L Ca2+的处理。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盐敏感品种的Na+在根系和地上部累积量都要比耐盐品种高,而K+的积累量却正好相反。 在盐胁迫下,供试两品种H2O2的含量上升,O2(?)的产生速率加快,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细胞质膜的透性增加。耐盐品种增加的幅度或速度都明显小于盐敏感品种。加钙后,上述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10 mmol/L Ca2+的处理效果比5 mmol/L Ca2+的处理更为显著。 盐胁迫导致了水稻幼苗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以及抗氧化剂含量的减少。外源施用适量的钙后,显著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钙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盐害的缓解效应及其机理研究氮酶(cAT)和谷耽甘肤还原酶(GR)的活性,且10OFL Ca2+的处理效果也要明显优于5 mmouL Ca2+的处理.但对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影响则不同,盐胁迫进一步促进了其活性的增加,5 mmouL的Ca2+处理使其活性继续上升,而10ol几的c扩+处理反而使其活性有所降低。加钙后,水稻幼苗体内渗透调节物质脯氛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较单盐胁迫处理有所增加,另外杭氧化剂一一抗坏血酸(AsA)和谷脱甘肤(GSH)的含量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耐盐品种各抗氧化酶的活性和抗氧化剂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均高于益敏感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