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食品营养标签是指食品包装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成分信息和特征的说明,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很重视其立法和管理工作。我国于1999年开始营养标签法规的制订工作,历经多次讨论和修改,卫生部于2007年12月正式颁布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于2008年5月开始实行。营养标签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实际上主要需要三方面的支撑,即社会需求力、企业执行能力、政府监督和指导能力。检测试验室作为营养成分的检测机构,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技术支持。目的调查和研究国内企业和监督单位对食品营养标签技术指标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了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实验室对营养成分的检测能力。为研究和完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相关技术性文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1.卫生监督机构依从性调查:对28家省级监督机构(每家8~10人)发放调查表,了解监督基本情况、监督人员具备的基本营养知识、对营养标签的态度和对《规范》的理解和执行能力。2.食品生产企业依从性调查:用调查表对我国31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基本情况、产品检测情况、营养标签制作和使用情况以及对《规范》的理解和执行能力调查。3.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调查:用邮寄调查表的方式对21家省级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基本情况、营养成分检测能力调查。结果1.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和技术指导能力不足卫生监督人员对营养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个别营养知识正确率仅13.4%;不同地区的监督机构,营养知识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对《规范》中技术性要求较高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差,对需要计算并在《规范》附件中查询的要点仅有4.3%的人能完全正确回答所有题目。不能严格按照《规范》中规定进行监督实践,想当然或凭印象判断,任意修改、删减规定好的营养成分功能声称表达术语的情况较严重,正确率仅2.76%。营养知识、职称水平、专业背景对《规范》的依从性有影响。2.食品监督检测机构检测有一定的营养成分检测能力,但仍需提高。21家机构的实验室,均通过了计量认证,其中18家(85.7%)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实验室中检测设备较齐全,分光光度计、紫外荧光光度计、气象色谱仪的普及率最高,均超过了九成。但开展的营养成分检测项目不全面,质控能力较差。3.食品企业正确制作营养标签的能力尚存在不足企业调查问卷回收率34.4%,参与调查的食品生产企业中通过实验室认可或者计量认证者占51.6%,开展检测营养成分的项目占67.7%。对营养标签知识掌握情况都较差,对部分需要涉及查询并计算的知识点回答正确率低于30%,民营、合资和外资企业等不同性质企业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有20家(64.48%)企业产品标注营养成分表,但不规范。4.标签知识的培训取得一定效果,是有效的宣贯方式。经过培训后,有关人员营养标签知识应答正确率得到了很大提高,绝大部分知识点的正确率均高于90%,培训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绝大部分企业经培训后能够掌握营养标签相关知识和标签制作的方法。结论目前虽然卫生监督机构对营养标签的必要性有着充分的认识,但是监督和技术指导能力仍亟需提高。食品企业在产品中广泛使用营养标签,但普遍不符合《规范》要求,应尽快提高其制作规范标签的能力。检测机构存在一定的营养成分检测能力,但应积极增加营养成分的检测项目并加强质控工作。为提高营养标签的普及和规范工作,应做好营养标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及对即将出版的《食品营养标签释义》进行宣传和推广工作,针对监督人员开展《规范》培训工作,重点进行技术性附件的市场监督实习,不断提高卫生监督检测机构的监管能力,保证营养标签法规的贯彻与执行。通过宣传推广,鼓励企业主动标示营养标签,通过开发计算软件,编写培训手册、制作指南,组织培训班等手段,提高企业正确制作营养标签的能力。同时提高检测机构对营养成分的检测水平,加强技术支持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