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而平等,教育公平是构成一切社会平等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教育公平,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平等就无法实现。教育公平主要体现为教育内部(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公平和教育外部(投入、资源配置、政策等等)的公平。教育公平的实现应该以为社会处境最不利的人群提供更好的教育政策倾斜为目标。教育公平不仅要解决受教育阶段内人与人之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更要解决在受教育阶段之外的终其一生的教育不平等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并将教育放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研究教育公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从地区的角度,以本溪市为例研究教育公平问题,一方面可以为整体的教育公平研究提供一定的素材和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本溪地区教育公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部分借鉴。本溪教育种种不公平问题都可以纳入入学机会不平等、教学过程不公平、教学结果不公平和教育法律体系不完备四类范畴。同时,每个教育阶段都有自身最突出和亟待解决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学前教育阶段的突出问题是民办园所数量过多,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义务教育阶段的突出问题教师队伍资源分配不均衡,少数学校集中了大量优秀师资,农村教师队伍异常薄弱。普通高中教育的突出问题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不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突出问题是对困难群体的补偿机制没有有效建立和完善,贫困家庭子女无法享受平等教育权利。高等教育阶段的突出问题是对于高考制度来说,教育资源稀缺地区本应给予一定补偿,实际上高考分数线却高于教育资源发达地区。学历后教育培训等终身教育的突出问题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教育培训没有纳入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在教育培训形式、内容和收费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产生这些不公平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一是受教育个体之间的差异(智力差异、家庭背景差异等),二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三是教育腐败影响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促进社会公平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就教育自身来说,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路径在于加快教育发展,一是要始终确保教育优先于其他社会事业发展;二是要制定义务教育底线标准,优先发展义务教育;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四是要积极构建终身教育的国民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的现实路径在于改革和完善教育政策,一是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理念;二是明确政府在实现教育公平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三是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均衡化;四是建立并完善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和补偿机制;五是改革现有的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六是加强教育行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惩治教育腐败;七是学校要树立全纳教育观和公平的教师评价观;八是推进师德建设,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九是完善教育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