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人工群落生活史型及其谱特征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i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东北林业大学植物园内的樟子松人工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对群落内不同种的生活史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对松科樟子松和白扦、槭树科糖槭、豆科紫穗槐、木犀科暴马丁香、蔷薇科毛果绣线菊和托盘、红豆杉科东北红豆杉、菊科飞廉和线叶旋覆花、禾本科扁穗草、罂粟科白屈菜、唇形科夏至草、十字花科荠菜14种植物生活史型及谱特征进行了定量化分析,以此为依据对群落演替和健康水平进行评价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此群落中主林层植物(樟子松和白扦)营养生长(Vegetation growth,V)达到46%,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S)在35%,克隆生殖(Clone reproduction,C)约为19%;演替层植物(糖槭、紫穗槐、暴马丁香、毛果绣线菊、托盘和东北红豆杉)营养生长超过50%,克隆生殖略高于有性生殖;草本层植物(飞廉、扁穗草、线叶旋覆花、白屈菜、夏至草和荠菜)营养生长接近于47%,有性生殖只比营养生长少了4%,克隆生殖只占到11%。这些发现说明了主林层的生活史型是以营养生长为主的VS过渡生活史型,演替层植物应为V生活史型而草本植物为VS过渡类型。群落的生活史型是V0.49S0.33C0.18,属于VS过渡生活史型,在样地调查的14种植物中,生活史型大部分以营养为主,综合评价此群落处于以营养生长为主(49%)的健康群落水平,此群落中有性生殖占总生活史型得分的33%,有向有性生殖发展的趋势,但在一段时间内该群落应为稳定群落。
其他文献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和提问技巧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有着尤为密切的关系。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启迪学生自己领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提问,更要善于提问。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全体一、选好切入点  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曾参
本文对北洛河流域蝗虫群落多样性和边缘效应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北洛河流域共采集到蝗虫7科19属30种:斑翅蝗科8属10种,网翅蝗科3属10种,斑腿蝗科2属3种,锥头蝗科1属1种,癞蝗科2属2
学位
目的:(1)检测neuritin在人类部分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筛选neuritin高表达和低表达细胞株;(2)探讨neuritin过表达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1)分别采用RT-PCR与免疫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