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化通讯系统的高速发展、广泛运用和日益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高校育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网络媒体既可以方便地漫游世界、获取新知识,也可以自由地发表见解、展现自我,网络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冲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1月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而大学生又是网络群体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在测量的18种网络应用中,除了网络炒股之外,其他的应用全部高于总体普及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特别指出,我们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如何去适应,是值得我们高校思政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大力发展自身的网络建设,通过网络中心的建造和宿舍网络的铺设,在校大学生们的网络接入越来越便捷。如何利用网络,引导大学生将网络与自身的专业学习、人生发展、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网络给大学生们带来的心理影响,势必会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思路。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将通过参阅文献及开展问卷调查,分析总结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现状,对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文所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影响是指网络对大学生心理进行干扰、吸引而发生的效应。心理是泛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能力、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并为这些现象的总称。同时对网络进行了定义,主要从环境和工具效用两个方面的特性界定了网络的涵义。第二部分结合问卷调查,分析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现状。我们针对四川理工学院2005-2008级四个年级全日制本专科951名大学生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归纳出以下内容。影响主要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1)积极影响:丰富了大学生的认知,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宽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往,丰富了教育内容,有利于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推动了大学生个性和人格的丰富;促进了大学生的情感交流,群体认同感增强。(2)消极影响:导致大学生缺乏社会情感的体验;使得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疏离;造成大学生双重人格,网络道德的缺失,行为的失范;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易扭曲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网络心理障碍急剧增加:贫困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和学习困难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出现网络心理障碍的比例高于普通大学生。第三部分,分析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影响的原因。从情感、认知、社会交往、道德、价值观等多方面分析了造成现状的原因。第四部分是提出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一是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教育;二是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教育;三是切实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四是政府加强对网络运作的宏观管理和引导;五是家庭和社会的关注。本论文是通过对四川理工学院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归纳和分析,初步了解了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心理方面影响的基本现状,结合本人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经验和研究生课程学习,对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问题深入讨论,并就网络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自己的设想。主要创新点如下:1、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但是当前的研究着重立足于消极影响,从中去思考对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网络的态度,也普遍是从消极方面考虑,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但怎样看待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积极影响,怎样去引导学生的积极行为,使得网络的积极影响进一步发挥,这也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所要思考的问题。2、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既有共性的,也会因学生个体差异,而有非共性的特点,本文着重调查了大学生中的几个特殊人群:贫困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以及学习困难大学生。通过这些特殊人群与其他大学生的比较,从上网时间、上网消费、网络价值观、对待网恋的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数据分析,从共性中提取差异,探讨了网络对大学生特殊人群的心理影响,为当前繁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