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也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在这一飞发展的过程中,也导致了社会分层和分化速度加快,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认识社会转型过程中凸显出来的弱势群体,如何解决弱势群体的教育困难问题,如何让弱势群体享受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着眼并改善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及教育处境,是帮扶弱势群体的一条根本性的发展和提升途径。由于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存在,那么作为社会领域的子系统的教育领域,必然会有教育参与中处境不利的家长。对这部分家长的关怀,不仅有助于推进教育公平的进程,而且对促进社会公平也有极大的作用。虽然近年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我国对于家长群体的异质性问题关注的不够,很少有研究者将目光聚集到弱势群体家长的研究上来。因此,本文力图从实证研究出发,以小学家长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探索弱势群体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现状,找出其参与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为了对已有研究作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从已有文献中获得更多的启发,笔者首先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对家长参与子女学校教育、社会分层相关研究以及弱势群体家长参与子女学校教育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其次,为了研究弱势群体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现状,编制了“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并主要以四川省、重庆市、河南省、福建省和海南省的小学阶段家长为主要调查对象,再通过对部分教师和家长的深度访谈,挖掘有关小学阶段弱势群体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细节。通过调查数据,笔者发现:小学弱势群体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整体程度良好,但在“管理决策”和“志愿参与”方面有明显不足;小学弱势群体家长在校外场域的教育参与状况好于学校场域的教育参与状况;小学弱势群体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明显低于中上层家长;随着子女年级上升,小学弱势群体家长参与“管理决策”与“亲职教育”的积极性有下降的波动趋势;小学弱势群体家长的“在家学习”参与情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为了对小学弱势群体家长参与子女学校教育提出改进路径,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小学弱势群体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归因分析。针对弱势群体家长教育资本缺乏、弱势群体家长对教育参与的认识与局限、学校的集权化管理未能给弱势群体家长提供参与的平台、缺乏保障弱势群体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服务制度以及农村弱势群体家长在参与子女学校教育上的缺位等问题,提出了如下改进原则和改进路径:遵循着尊重理解弱势群体家长的伦理关怀原则、扶持补偿弱势群体的公平正义原则以及平衡关系造就教育合力的和谐发展原则,促进弱势群体家长参与走向深层次发展;学校增权赋能,尊重并保障弱势群体家长参与子女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丰富文化资本,弱势群体家长需积极提升参与素养缩小参与差距;制定政策法规,推进并保障公平性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实现;创新载体与参与方式,改善农村弱势家长参与教育的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