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M30CytoDEATH和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 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在肺癌发生发展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2例非小细胞肺癌(内含29例鳞癌和 33例腺癌)及10例对照组织(人肺良性病变)M30CytoDEATH和p53蛋 白的表达情况,结合显微图象分析仪测定p53免疫组化反应的强度,采用 阳性单位(Positive Unit,PU)作定量分析。利用SPSS 8.0软件包对M30和 p53的表达情况结合肺鳞癌和腺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应的统计分 析。结果: 1.p5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1)本实验6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53有30例表达阳性,阳性率 48.39%;其中鳞癌29例有15例阳性,阳性率51.72%;腺癌33例有 15例阳性,阳性率45.45%;而10例对照组织中p53均无表达,阳性 率0.00%,有显著性差异[定性表达p53(-/+)的p=0.004;定量表达 p53(PU)的p=0.000]。 (2)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53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之间 均无显著性差异。 (3)不同分化程度肺腺癌之间p53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定性表达p53 (-/+)的p=0.005;定量表达p53(PU)的p=0.035],提示高分化肺 腺癌p53的表达低于中、低分化肺腺癌。 2.M30CytoDEATH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 的关系: (1)本实验6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30表达的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为1.10%,其中鳞癌为0.95%,腺癌为1.24%,对照组的 AI%为1.06%,各组间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 (2)非小细胞肺癌组、肺鳞癌组及肺腺癌组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与 M30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 (3)非小细胞肺癌组及肺鳞癌组的M30的表达与TNM分期无显著性差 异;而肺腺癌组的M30的表达与TNM分期间有显著性差异 中刃刀42),提示肺腺癌病例中TN’’u分期高者比TN’M分期低者其 AI%较高。 3.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30与p53的表达无直线相关关系。 (2)一小细胞肺癌组织中 p53(-/+)、p53(五级)和 p53(PU)的表达呈 正的直线相关关系(p二0.000)。结论:1.本实验结果提示突变型p53基因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机制。 2.p53与M30的表达情况提示NSCLC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癌细胞的过度 增生和细胞凋亡减少有关。 3.本实验p53兔疫组化染色的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结果呈正的直线 相关关系,提示利用阳性单位(PU)作兔疫组化反应强度的定量分析 是可行的,且其可比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均较前两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