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以及文学社会学、文学政治学、文学价值学、文学哲学等角度的尝试,通过对八十年代《人民日报》的梳理,和当时同类期刊《文学评论》和《文艺理论研究》等的比较,还原《当代文艺思潮》的原生态文学图景。在开放而敏感的文学语境中,揭出这一期刊作为一种地方声音与当时主流价值立场之间的冲突,并最终引领文学观念走向开放的轨迹。
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上编部分是对于当时文坛背景的梳理,旨在回到历史现场,第一节是八十年代的期刊生态,结合当代以来有关期刊的管理体制和各种会议,揭出当代文艺期刊在统一文学格局之下紧张又松弛的生存状态。第二节介绍《当代文艺思潮》这一地方期刊的出场,包括它办刊之初的开放性、栏目设置的丰富性和成熟性、对宏大问题关注的自觉性,对敏感问题关注的当下性、持续性、超前性和预见性等。鉴于1985年在各种文学史中的标志性意义和转型的性质,中编以此为界,主要论述这一期刊超前于同类期刊品格的初步形成,第一节是对现实主义文学资源的清理,涉及到现实主义这一创作手法的流变以及这一期刊在此过程中对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具体突破。第二节是徐敬亚事件,从《崛起的诗群》发表前编者意志的呈现,发表之后编者对于现代派创作手法的态度,以及该文本身的可疑和可贵等方面来探讨这一期刊始终不变的立场和姿态。第三节是人道主义事件,从对高尔泰的两篇文章的具体分析中,揭示出这一期刊和当时各种人道主义者的叙事策略。第四节是这一期刊的品格初成,包括它进行的试错性探索,坚持的知识分子自己的话语,以及它对于当代文学理论空间的建构。下编自1985到1987年,随着文学环境走向开放,该刊虽没有了前期激烈的光芒,仍然做出了值得肯定的成绩,第一节是介绍八十年代后期文学语境中价值语言的消解和想象关系的解体。第二节分析这一期刊在在对“西部文学”和“女性文学”的倡导,以及对青年批评家的关注等方面做出的具体成绩。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以文化研究的方法切入问题,促使对这一期刊研究的深入。由于这一期刊的特殊经历,停刊风波,可以窥见当代文学的运作模式,文学制度,同时也为八十年代其他文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贵的文学背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