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20世纪90年代初,中韩建立外交关系前后的时间段为基点,以处于世界大同趋势中的韩国现代建筑如何对传统建筑进行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为探究重点。而此期间,韩国建筑界面临的最切实的问题,是如何建立韩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论体系以及如何与时俱进地将韩国特征表现在建筑创作中。为具体掌握韩国传统思想,且将韩国建筑世界化,需要参考有关传承与创新的建筑作品,并将其具体情况整理出来。故本研究以具有转换期特性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韩国建筑为中心,以韩国建筑界公认为最高权威的“韩国建筑文化大赏”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希望掌握传承与创新之表现方法的特征和局限。首先,通过对韩国近现代建筑中传承与创新之整体脉络的梳理,得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段时期的特性,分析传承与创新之表现倾向的共同点,以获奖作品为标准,整理出七种不同倾向,再以其为根据,通过对建筑师的解释及其作品的分析,整理出各种倾向的表现方法,将各种倾向中反复出现的表现方法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传承与创新之表现方法的特征。其次,分析完优秀作品之后,可以将传承与创新的表现方法大体分为地域传承、形态传承及内容传承三个大框架,而地域传承具体表现为地域主义,形态传承则细分为古典主义、折中主义、装饰主义及抽象主义,内容传承细分为空间的现代化及思想的现代化。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得出传承与创新之表现方法的特征,即平面布局特征、立面特征、象征性特征。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得出传承与创新之表现方法的局限性,即重新解释传统时发生的曲解、传承的表现标准的模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单纯模仿导致作品完整性的缺乏。总之,20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现代建筑中体现出来的传承与创新的表现方法比前时代更为多样,但方法论却存在很多问题。为正确表现传承与创新,就必须掌握传统思想的内在特征,并需要树立为韩国特征的现代化和视觉化不断求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