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重楼皂苷Ⅶ结肠癌靶向磷酸钙纳米粒的制备及抗耐药结肠癌活性研究

来源 :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tll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被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有约120万名,间接或直接因结肠癌死亡的患者超过60万名。随着中国人饮食结构的变化,结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居于我国男性发病率第四位、死亡率第五位,女性发病率第三位、死亡率第四位的消化道疾病。化疗在结肠癌的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结肠癌易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从而导致肿瘤复发或转移,成为结肠癌化疗中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研究表明,结肠癌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与结肠癌细胞Bcl-2和P-糖蛋白(P-gp)等蛋白高表达,Bax等蛋白低表达有关。课题组前期发现重楼皂苷VII(PSVII)能够增加Bax的表达,降低Bcl-2的表达,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从而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具有抗耐药结肠癌的潜力。但是PSVII难溶于水,口服难以吸收,并且在体内分布无选择性,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构建针对耐药结肠癌的主动靶向递药系统,使PSⅦ高效的进入耐药结肠癌细胞,是PSⅦ发挥抗耐药结肠癌的关键。本课题组发现在耐药结肠癌细胞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高表达,文献报道改性柑橘果胶(MCP)可选择性地与Gal-3结合,提示MCP可作为结肠癌细胞靶向配体,介导递药系统富集于耐药结肠癌细胞。
  目的:
  以PSVII为活性药物,以MCP为耐药结肠癌细胞靶向配体和磷酸钙纳米粒(CaP-NP )的稳定剂,制备负载PSVII结肠癌靶向磷酸钙纳米粒(PSVII@MCP-CaP-NP),旨在构建新型结肠癌靶向递药系统,增加PSVII在耐药结肠癌组织的分布,提高PSVII对耐药结肠癌的抑制作用。
  方法:
  (1)测定PSVII在不同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通过测定PSVII的油水分配系数(lgPapp)及其在单层Caco-2细胞膜中的表观渗透系数(PCapp),评价PSVII的生物药剂学性质。
  (2)以PSVII为活性药物,以MCP为CaP-NP的稳定剂和结肠癌靶向配体,制备PSVII@MCP-CaP-NP,以粒径为指标,通过调整温度、钙磷比和MCP浓度等优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处方。采用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测定仪、透射电镜(TEM)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考察PSⅦ@MCP-CaP-NP的粒径、zeta电位、形态及载药量。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PSⅦ@MCP-CaP-NP中MCP的量。采用透析法考察PSVII@MCP-CaP-NP的体外释药特性。
  (3)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耐5-氟尿嘧啶结肠癌细胞(HCT116/Fu细胞)及耐奥沙利铂结肠癌细胞(HCT116/L细胞)对PSVII@MCP-CaP-NP的摄取情况。观察不同浓度游离MCP对耐药结肠癌细胞摄取PSVII@MCP-CaP-NP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Galectin-3在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细胞)和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HCT116/Fu细胞和HCT116/L细胞)中的表达。
  (4)通过MTT、克隆、迁移、侵袭实验,考察PSVII@MCP-CaP-NP对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HCT116/Fu细胞及HCT116/L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PSVII@MCP-CaP-NP对HCT116细胞、HCT116/Fu细胞及HCT116/L细胞中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9、Bcl-2、Bax和P-糖蛋白(P-gp)等蛋白表达的影响。
  (5)采用耐药结肠癌细胞(HCT116/Fu细胞和HCT116/L细胞),建立体外3D耐药结肠癌细胞球模型,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PSVII@MCP-CaP-NP对体外3D耐药结肠癌细胞球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CLSM观察PSVII@MCP-CaP-NP在3D耐药结肠癌细胞球中的分布。
  (6)建立裸鼠原位耐奥沙利铂结肠癌模型,采用活体成像仪考察PSVII@MCP-CaP-NP在荷瘤裸鼠体内的分布,以及PSVII@MCP-CaP-NP对原位耐药结肠癌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PSVII@MCP-CaP-NP对耐药结肠癌组织中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9、Bcl-2、Bax和P-gp等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PSVII@MCP-CaP-NP抑制原位耐药结肠癌生长的机制。
  结果:
  (1)PSVII在不同pH介质中,剂量数D0均大于1,PSVII在不同pH介质中的油水分配系数lgPapp均小于0。PSVII跨单层Caco-2细胞膜转运中不同时间点的转运速率PCapp小于14.96×10-6,表明PSVII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均较低;维拉帕米和环孢菌素A对PSVII跨单层Caco-2细胞膜的转运速率无显著性影响,表明PSVII跨单层Caco-2细胞膜转运不经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介导。
  (2)制备PSVII@MCP-CaP-NP的最佳处方工艺为:温度为80℃,钙磷比为1:1,MCP浓度为15mg/mL。最佳处方工艺制备PSVII@MCP-CaP-NP的粒径为(104±8)nm,PDI为(0.210±0.012),zeta电位为-(30.6±0.9)mV,PSVII载药量为(5.12±0.22)%,MCP的含量为(5.43±0.71)%;TEM结果显示PSⅦ@MCP-CaP-NP呈不规则球形或类球形;PSVII@MCP-CaP-NP在pH5.0的漏槽介质中在3h的累积释药量即达到55%,24h的累积释药量为82%;PSVII@MCP-CaP-NP在pH7.5的漏槽介质中3h的累积释药量为40%,24h的累积释药量为57%,表明PSVII@MCP-CaP-NP的体外释药具有pH响应特性。
  (3)与NCM460细胞相比,Galectin-3在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HCT116/Fu细胞和HCT116/L细胞)中高表达。CLSM观察结果显示,耐药结肠癌细胞主要通过网格蛋白途径摄取PSVII@MCP-CaP-NP,HCT116/Fu细胞和HCT116/L细胞对PSVII@MCP-CaP-NP的摄取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外加游离MCP可浓度依赖性地减少耐药结肠癌细胞对PSVII@MCP-CaP-NP的摄取,提示PSVII@MCP-CaP-NP可能通过Gal-3内吞,进入耐药结肠癌细胞。
  (4 )PSVII@MCP-CaP-NP能够显著抑制HCT116细胞、HCT116/Fu细胞和HCT116/L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侵袭和迁移。PSVII@MCP-CaP-NP可显著增加HCT116/Fu细胞和HCT116/L细胞中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Bax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Bcl-2、P-gp蛋白的表达。
  (5)成功构建了体外3D耐药结肠癌细胞球模型。PSVII@MCP-CaP-NP可渗透到体外3D耐药结肠癌细胞球较深区域,并且能显著抑制体外3D耐药结肠癌细胞球的生长,作用强于游离PSVII。
  (6 )成功建立了裸鼠原位耐奥沙利铂结肠癌模型。PSVII@MCP-CaP-NP和PSVII对原位耐药结肠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PSVII@MCP-CaP-NP对原位耐药结肠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PSVII。活体成像结果表明PSVII@MCP-CaP-NP可有效地蓄积于耐药结肠癌组织中,而在其它器官组织中分布较少。荷瘤裸鼠注射给予PSVII@MCP-CaP-NP,24h后在耐药结肠癌组织中仍能观察到大量的药物分布。H&E结果表明PSVII@MCP-CaP-NP能选择性地抑制耐药结肠癌细胞增殖,并且减轻PSVII对脾脏、肾脏等组织器官的毒性。PSVII@MCP-CaP-NP能够显著增加耐药结肠癌组织中Cleavedcaspased-3、Cleavedcaspased-9、Bax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Bcl-2、P-gp蛋白的表达。
  结论:
  PSVII属于低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PSVII@MCP-CaP-NP能够明显抑制耐5-氟尿嘧啶和耐奥沙利铂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PSVII@MCP-CaP-NP具有结肠癌靶向作用,能够在耐药结肠癌组织中有效蓄积,抑制裸鼠原位耐奥沙利铂结肠癌生长。PSVII@MCP-CaP-NP的上述作用与其提高耐药结肠癌组织中Cleavedcaspased-3、Cleavedcaspased-9、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有关,通过线粒体通路促进耐药结肠癌细胞的凋亡。本课题为结肠癌靶向给药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新方法,为PSⅦ的开发利用探索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可疑恶变巨大溃疡胃镜下中医微观辨证分型与胃癌MG7抗原(MG7-Ag)表达的关系及两者对良、恶性溃疡鉴别的辅助指导价值。  材料与方法:对58例经首次胃镜检查、活检、病理未能确诊为胃癌的胃巨大溃疡患者进行镜下中医微观辨证分型,同时进行MG7-Ag,ABC免疫组化染色后,临床随访,随访时间1~72周(平均7周),所有患者均再次复查胃镜,组织活检,病理检查。  结果:  MC7-Ag阳性表达
学位
目的:小儿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婴幼儿期最为多见,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小儿外感发热具有起病急、病程短、传变迅速的特点,因此应积极进行治疗。其主要的病原体是某些病毒和细菌.在目前临床使用的退热药中,西药疗效肯定,但口服药大多有胃肠道反应,在退热的同时,多数药物还有较强的发汗作用,对小儿康复有一定影响,而中医药在对于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方面,具有功效全面、副作用小等优点,显示
学位
目的:  研究氯化两面针碱对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NC作为一种多药耐药逆转剂应用于临床肿瘤多药耐药提供依据。  方法:  1、体外细胞模型研究NC的耐药逆转活性。MTT法检测NC对6株多药耐细胞的抑制率,选取NC抑制率小于10%的浓度做为耐药逆转浓度;MTT法检测NC对6株细胞的耐药逆转的倍数,选取逆转作用效果最好的细胞用于后续研究;用药后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目的:急性肺功能损伤简称ALI(Actue lung injure)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死亡率、发病率均较高的疾病,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的凋亡延迟与炎症因子网络启动的激活是急性肺损伤产生的关键机制之一。TLR4/NF-κB信号通路可能也参与了ALI的发生发展过程。白藜芦醇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本研究通过复制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ALI)动物模型,探索
学位
卒中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有效的治疗方法的缺失增加了对新的治疗靶点的需要。哺乳动物大脑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从而重新获取丢失的功能。因此,促进再生修复为卒中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法,包括神经发生、树突重构和轴突芽生等。实验研究发现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和突触后密度蛋白-95(protein postsynaptic den
学位
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上常见危急重症,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其致病因素有多种,从肾损伤的方式上主要分为缺血再灌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和肾毒性物质(主要由毒性药物、横纹肌溶解等)损伤。Claudia Schwarzenberger的研究报道,在刀豆球蛋白/抗刀豆球蛋白抗体所致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中,去除血小板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ESR1/2可影响NSCLC中重要的膜受体信号通路  目的:基于TCGA NSCLC基因表达数据分析,探究ESR1/2对NSCLC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方法:从UCSC Xena在线数据库获取TCGANSCLC基因表达数据集,采用R软件包“limma”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评估ESR1/2表达水平高低对NSCLC肿瘤组织样本中其他基因的表达的影响;筛选出
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继发于肝恶性肿瘤和胆道疾病,严重时可引发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其治疗方式通常是手术引流并联合抗生素治疗。但在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强的背景下,现有抗生素对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治疗效果仍然欠佳甚至无效,因而开发新型高效的抗菌材料对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有重要意义。  近期有研究表明,临床上用
研究背景和目的: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一个普遍性的现象和趋势。中老年男性睾酮不足及其引发的性腺机能减退(late-onsethypogonadism,LOH)问题正吸引着广泛的公众关注。LOH是睾酮不足引起的一种综合征,随着年龄增大,发生率逐渐增多,症状有明显的特征性、可导致多个器官出现功能异常,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欧洲男性衰老研究(TheEuropeanMale AgeingStudy,EMA
学位
相转移催化剂(Phase-Transfer Catalysts, PTC)是构筑有机化合物的利器,自发现伊始,高效的催化性能、温和的反应条件、友好的环境兼容,使其成为绿色有机合成的典范。环碳酸酯和2-噁唑啉酮是重要的合成砌块,前者在聚碳酸酯、燃料电池等材料领域应用广泛,后者常见于药物(如利奈唑胺linezolid、泰迪唑胺Tedizolid等)结构中。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通过环氧乙烷衍生物环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