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小儿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婴幼儿期最为多见,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小儿外感发热具有起病急、病程短、传变迅速的特点,因此应积极进行治疗。其主要的病原体是某些病毒和细菌.在目前临床使用的退热药中,西药疗效肯定,但口服药大多有胃肠道反应,在退热的同时,多数药物还有较强的发汗作用,对小儿康复有一定影响,而中医药在对于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方面,具有功效全面、副作用小等优点,显示出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导师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认为其形成机理与风热毒邪袭表,邪郁肺卫,卫气同病等有关,拟定了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滋阴凉血等多法并举治疗外感发热的思路。疏解退热汤即在此法指导下,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由金银花、生地、生石膏、柴胡、薄荷等合理组方而成,临床应用10余年,疗效可靠。本课题采用酵母致热大鼠制作大鼠发热动物模型,以复方阿司匹林作为阳性对照药,通过观察疏解退热汤对大鼠模型的一般情况、用免疫生化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内侧视前区和正中视前区PGE2、cAMP的含量进一步探讨本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及其机理,来证明其组方的合理性,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方法:本实验分为两大部分。均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约180-200g。
(1)对酵母所致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先将大鼠实验室内适应3天,可自由进食水,每天测体温2次。实验时同法测体温3次,每次间隔半小时,剔除体温波动超过0.3℃的大鼠,取3次体温的平均值作为基础体温。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0%酵母混悬液10ml/kg。注射酵母8小时后选择体温上升0.8℃以上者,随机分为模型组、疏解退热汤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疏解退热汤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及复方阿司匹林组(简称A.P.C组),每组10只。以上各组用灌胃法给药1次,给药容量为10ml/kg,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从给药后1h、2h、3h、4h分别测量体温1次。(2)对酵母所致发热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制备发热大鼠模型同前。每组20只大鼠。以上各组用灌胃法给药1次,给药容量为10ml/kg,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蒸馏水,高剂量组给予疏解退热汤(2.1g/kg),低剂量组给予疏解退热汤(1.1g/kg),A.P.C组给予复方阿司匹林(0.1g/kg)。分别于给药后2h、4h测量体温,然后快速断头取脑(1分钟内取出),取出下丘脑,测定前列腺素E2(PGE2)、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用放射免疫法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并将各组的体温值分别与含量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1)对酵母致热大鼠体温的影响:在注射酵母8h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A.P.C组大鼠的体温均明显升高(P<0.01),说明造模成功。给药后,高、低剂量组及A.P.C组均能使发热大鼠的体温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高剂量组降温效果更明显。
(2)对酵母所致发热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给药后,高、低剂量组及A.P.C组下丘脑中PGE2、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高剂量组与低剂量、A.P.C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中,高剂量组PGE2、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低剂量、A.P.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给药后2h、4h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的体温值分别与相应PGE2、cAMP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P<0.01)。
结论:疏解退热汤能显著抑制酵母混悬液诱导的大鼠发热,说明本方有解热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某种途径减少中枢发热介质的含量来发挥解热作用的。
导师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认为其形成机理与风热毒邪袭表,邪郁肺卫,卫气同病等有关,拟定了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滋阴凉血等多法并举治疗外感发热的思路。疏解退热汤即在此法指导下,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由金银花、生地、生石膏、柴胡、薄荷等合理组方而成,临床应用10余年,疗效可靠。本课题采用酵母致热大鼠制作大鼠发热动物模型,以复方阿司匹林作为阳性对照药,通过观察疏解退热汤对大鼠模型的一般情况、用免疫生化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内侧视前区和正中视前区PGE2、cAMP的含量进一步探讨本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及其机理,来证明其组方的合理性,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方法:本实验分为两大部分。均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约180-200g。
(1)对酵母所致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先将大鼠实验室内适应3天,可自由进食水,每天测体温2次。实验时同法测体温3次,每次间隔半小时,剔除体温波动超过0.3℃的大鼠,取3次体温的平均值作为基础体温。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0%酵母混悬液10ml/kg。注射酵母8小时后选择体温上升0.8℃以上者,随机分为模型组、疏解退热汤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疏解退热汤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及复方阿司匹林组(简称A.P.C组),每组10只。以上各组用灌胃法给药1次,给药容量为10ml/kg,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从给药后1h、2h、3h、4h分别测量体温1次。(2)对酵母所致发热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制备发热大鼠模型同前。每组20只大鼠。以上各组用灌胃法给药1次,给药容量为10ml/kg,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蒸馏水,高剂量组给予疏解退热汤(2.1g/kg),低剂量组给予疏解退热汤(1.1g/kg),A.P.C组给予复方阿司匹林(0.1g/kg)。分别于给药后2h、4h测量体温,然后快速断头取脑(1分钟内取出),取出下丘脑,测定前列腺素E2(PGE2)、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用放射免疫法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并将各组的体温值分别与含量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1)对酵母致热大鼠体温的影响:在注射酵母8h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A.P.C组大鼠的体温均明显升高(P<0.01),说明造模成功。给药后,高、低剂量组及A.P.C组均能使发热大鼠的体温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高剂量组降温效果更明显。
(2)对酵母所致发热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给药后,高、低剂量组及A.P.C组下丘脑中PGE2、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高剂量组与低剂量、A.P.C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中,高剂量组PGE2、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低剂量、A.P.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给药后2h、4h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的体温值分别与相应PGE2、cAMP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P<0.01)。
结论:疏解退热汤能显著抑制酵母混悬液诱导的大鼠发热,说明本方有解热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某种途径减少中枢发热介质的含量来发挥解热作用的。